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要素,如何发挥交通先行作用,更好地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精准定位,抓准路径,扎实推进。
正视发展短板,凝心聚力加压前行
近年来,我市以农环线为大平台、大载体,提出“交通+产业+新村+旅游+扶贫”五位一体新理念并强力推动落地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8273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畅、村村通达目标,安居区、船山区成功创建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但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起点,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行能力不足。全市路面3.5米以下村道占比大,场镇过境路亟待提升,农村公路微循环不畅,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
机制不够完善。养护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缺机构、缺设备、缺人员”现象;资金保障方面,普遍存在建设资金配套不足,燃油税转移支付“7351”政策存在整合用于工程建设、人头经费、单位运转等方面现象;农村客运市场因安全要求、补贴减少等原因呈萎缩趋势,。
供需矛盾突出。村道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一村一路”现象,与我市丘陵地貌“一村多沟多路”实际需求不符,通村不通组现象突出。
理清发展思路,点面结合精准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继续加强全省通村通乡公路建设,在主干道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支线和“毛细血管”建设,全面消除“断头路”、打通“最后一公里”。我市应立足新时代、贯彻新思想、落实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更实的措施,全域建设“四好农村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全力攻坚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以农环线为示范,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路,打造具有遂宁特色的高质量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面上,以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机制。线上,坚持标准,做优长度,实现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有效衔接、高速转换,构建蛛网式路网格局。点上,以农环线为重点,实施“六无两有”行动,让路面平整无坑凼、路肩顺适无垮塌、标线规范无残缺、标识清晰无漏错、水系畅通无淤塞、安保齐全无坏损,路边美化有形象、路域配套有文化;突出乡村风景自然生长,让路边树干刷白、边坡变绿、乡花点缀,突出乡村文化自然融合,就地取材,设置具有遂宁特色农村公路LOGO标志、“零公里”标记,对沿线服务驿站诸如停车、休憩、农产品展示展销、观景、摄影等功能区进行原创规划设计,形成遂宁特色农村公路地域文化标志。
紧扣四好目标,顺势而为蓄势奋进
建设再发力。新改(建)农村公路要严格按等级公路标准建设,县道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县道路面宽度不低于6.5米;乡道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低于0.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打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交通扶贫攻坚和农环线攻坚“三大攻坚战”,到2022年,全市场镇过境路路况明显改善,农村公路乡镇断头路全部连通,四好路向村组延伸。
管理再强化。推动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落实“巡查、反馈、处置、督查、通报”五步工作法,构建市、县(区)、镇(乡)、村四级路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公安、交运、城管、安监等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和“统一执法、乡村协助”工作机制,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行为;全面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建好“幸福美丽乡村路”。
养护再创新。坚持“四个转变”,即项目实施由“注重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项目管护由“政府包揽”向“管养分离”转变,项目运行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养路”转变,管养考评由“日常检查”向“绩效评价”转变,探索建立“工程养护包”机制,做到养护专业化、管理常态化。
运营再优化。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和市场,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行政村、延伸自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完善市域旅游班线,加强旅游包车管理,适时开通更多乡村旅游专线,满足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出行新需求。推进农村交通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整合邮政、商务、供销网点及农村物流经营者等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格局。
强化要素保障,全力积聚发展动能
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夯实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的主体责任,做到责任、机构人员、资金三落实,建设、养护、管理、营运四并重,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路发展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市级继续协调好农发行23亿元贷款资金,积极争取中省补助资金,设立市级农村公路专项奖补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发展。各县(区、园区)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强化人才保障。建设好基层交通人才队伍,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培养一批用得了、留得住的专业能手;引导交通人才、技术下乡,通过交通干部驻村、挂职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