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禁坐一年”的惩戒期限,未必适合我们,让民航“黑名单”的执行硬起来、针对强起来、作用实起来,显然还不能满足于一“设”了之。
86名旅客将因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禁止乘坐民航航班一年”的代价!近日,记者从中国民航局获悉,根据今年5月1日起生效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由民航局政策法规司发布的民航特定严重失信旅客首份名单,开始生效并执行。(6月2日央广网)
有人曾担忧,民航“黑名单”或会让航空公司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不受欢迎者”,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大的选择权,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其实,各种违法“机闹”和严重影响民航安全的行为,在国外也基本都“零容忍”。
呼吁多年之后,民航旅客“黑名单”终于从半遮半掩状态,变为公开透明的定期发布,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规范民航出行秩序,威慑任性“机闹”等行为,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也毋庸讳言,过去航空公司或机场遇到闹事者,或是过于顾虑“客户粘性”,或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从轻或免予处罚,甚至宁愿“花钱搞定”,这无疑助长了类似违法行为的蔓延。而民航“黑名单”固然不为“赶客”,但也不欢迎“劣客”,对那些违法有害行为,即使连续发出“黑名单”也应在所不惜。
民航“黑名单”要做“加法”,近有一例颇能说明问题:20多名粉丝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买了机票全程追踪。像这种对明星出行全程追逐,让机场秩序和航班运营大受干扰的另类 “机闹”行为,在某些机场已成“常态”式公害,将其“拉黑”又有何妨?
民航“黑名单”该如何做好“加减法”?网上的热议还有不少。比如,有人就认为,参照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禁坐一年”的惩戒期限,未必适合我们,因为人家的航班出行已是家常便饭;再有,说到进一步完善规则的“减法”方面,有些国家还明确规定,即使进了“黑名单”,但对乘坐飞机赴外地进行治疗、参加亲人葬礼、陪护残疾人以及从仅能通过飞机返回国内等的情况,允许排除在外。可见,让民航“黑名单”的执行硬起来、针对强起来、作用实起来,显然还不能满足于一“设”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