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记者在武汉花山港看到,一排排红色的桥吊矗立在长江边,码头上看不到工人,几辆集装箱无人转运车正在拖运集装箱。
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湖北港航部门、航运企业及龙头港口企业闻讯而动,迅速贯彻落实。武汉、黄石、宜昌、荆州等地对照《意见》,不断强化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竞逐一流,努力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多式联运及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谱写了交通强国建设湖北港口新篇章。
攻坚克难 绿色港口步伐坚定
记者日前来到武汉化工园区,只见武汉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工地上,水上打桩机发出“哐哐哐”的响声,现场紧张有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计划2月份进行的水域工程打桩任务一度停止。在工程停摆的两个多月里,江水上涨,原来钻孔灌桩施工计划无法进行,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施工方及时变更了原来设计方案,增加投资,将钻孔灌桩改为钢管桩,计划今年建成投入运营。
这只是湖北抢时间加快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为强力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武汉市港航管理局已在全市所有码头泊位配齐了生活垃圾接收设施,在集装箱滚装码头和砂石集散中心配备了油污水、生活污水接收箱,同时新建两个污染物接收码头和10艘污染物接收船及青山洗舱站。武汉市港航管理局局长王传凯告诉记者,他们还将开展老旧码头环保整治,要求所有老旧码头必须完成环境现状影响评价,经环保部门认可后方可发放港口经营许可。
与此同时,武汉市港航管理局还积极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他们按照交通运输部岸电建设标准,联合国网电力公司开展武汉港码头岸电升级改造工作,力争2022年底前完成武汉港岸电设施全覆盖。
说到码头岸电建设,湖北港航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宜昌已走在了全省前列,宜昌交旅集团对其所属8个旅游港站船舶进行岸电建设,要求靠港船舶必须使用岸电。宜昌交旅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谢普乐告诉记者,目前秭归茅坪港及太平溪港的岸电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毕,其他港口岸电工程正在快速推进。现在秭归茅坪港新、老港区可提供六个泊位,同时为6艘趸船、12艘大型豪华游轮提供岸电,为待航船舶供电容量共计7500KVA的岸电负荷;太平溪港可提供两个泊位,可为2艘趸船4艘大型豪华游轮提供岸电,待航船舶供电容量共计2000VA的岸电负荷。中外游客对大型豪华游轮靠港使用岸电普遍反映较好,说不仅体验到旅游的舒适温馨,还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治理船舶污染,荆州采取了政府埋单。据荆州港航局局长陈义宏介绍,政府采购是按照“市级政府主导、县市政府主责、稳步推进、公开透明、竞争择优、权责明确、统筹兼顾”的原则,拿钱购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服务。具体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政府采购工作,固体垃圾上岸转运处置由城管部门负责,按船舶污染物水上接收企业交付量结算费用。油污水岸上转运处置由生态环境局按船舶污染物水上接收企业交付量结算费用,交付时开具联单(电子联单),并建立台账。
陈义宏告诉记者,长江海事部门会对交付船舶按30%比例抽检,统计核对联单、台账。每月向相关部门通报统计信息及检査情况,通过在荆州市中心城区先行试点免费接收,取得船舶污染防治良好成效,基本杜绝了污染物偷排情况,得到了船公司及过往船舶的一致好评。
补齐短板 多式联运提速增效
《意见》提出,“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重点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为发展多式联运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径。
在阳逻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码头,武汉港发集团投资发展部部长梁文指着正在吊装的集装箱对记者说,阳逻铁水联运基地从2018年3月20日常态化运营以来,到发箱量纪录被不断刷新,实现了五个“零突破”:一是成功开通“沪一汉一蓉”外贸箱铁水联运线,运量渐进増长;二是成功打通新疆经铁路运输至阳逻下水到广州的PVC集装箱运输通道,截至目前已完成运量近3000标箱;三是新增铁路自备箱空箱还箱点服务,月均量达320标箱,辐射能力进步增强;四是投放7辆自营铁水联运短驳车辆,专用于集装箱码头至铁水联运基地的公路短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一步“降本増效”;五是“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平合成功上线运行,实现统一业务门户、在线委托下单、全程可视眼踪、动态信息查询、铁水联运协同水水中转调度、智能通关管理、供应链金融管理、标准数据交换等功能集成。
同样,黄石新港也借助成功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契机,加快推动多式联运落地实施。黄石新港副总经理张林中满怀信心的告诉记者,“黄石新港将充分利用黄石市辖区300多公里企业铁路专线,发展服务工业企业的港到门短途铁水联运;加强与湘江、汉江等长江支流港口的合作,拓展水水中转业务,辐射汉中平原及湘江南岸;全面实施‘西进、东出、北上、南下’战略,开通到川渝、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长途多式联运线路。通过多式联运线路的开通,降低物流成本,扩大黄石新港辐射范围,提升黄石新港综合服务能力。”
技术引领 智慧港口快马加鞭
武汉花山港是中国内河首个在港区实现无人驾驶转运集装箱的港口。记者在花山港智能控制室看到,操作人员发出指令后,集装箱无人转运车缓缓驶向集装箱堆场吊装地点,同时,车辆向岸桥司机发送信号,岸桥司机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发出任务,集装箱便精准地放置在无人转运车上了。无人驾驶转运车穿梭于港区,遇到红灯或行人会自动停下来。武汉港发集团负责人表示,5G+智能网联汽车将助力港口实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转型,让船、货、车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为传统港口实现智能化水平运输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加快智慧化港口建设,宜昌、黄石也在行动。宜昌港航维护中心历经两年潜心研发,于去年11月28日推出了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微信小程序“净小宜”,按照“标准规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黄石港也建立了综合物流信息化平台。
宜昌港航建设维护中心主任梅常春介绍,“净小宜”是基于云服务、互联网移动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不仅适用于长江全流域各海事部门,也适用于长江全流域各地方监管主体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它将行船、污染物接收船、污染物转运单位和处置单位全程通过移动端操作,线上全闭环实时处理污染物交付、接收、转运及处置,实现多部门全天候、全链条、全联单、全覆盖治理,可追湖、可预警、可调度、可协同监管,是通过大数据赋能监管部门提升协同监管能力的实践案例。
黄石港建立的综合物流信息化平台,则是以黄石新港为核心,整合公路、铁路、船公司、货代企业、物流公司以及海关等联检单位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企业信用评价、大宗商品交易等服务,实现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与上下游产业的有效衔接、业务协同。
黄石新港副总经理张林中坚定的说,建设智能化港口,积极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作业单证电子化和业务项目在线办理,实施无人地磅、无人堆场、无人闻口等项目,正是黄石港不断探索集装箱港口机械自动化操作和港车协同的智能化系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