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的类别划分,商品归类的对象涉及海关管理业务的所有商品和物品,包括任何形式的劳动产品、物质商品、知识商品、信息商品等多种形式。
报关员资格考试中,查找编码题目,占到总分的20%;在实际通关中。也需要对商品准确归类,从而准确征收税费,准确进行海关统计。所以如何正确、快速的查找商品编码,是进行报关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
一、熟悉《协调制度》的体系
《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21类97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相对应的归类编码。
商品归类中的8位数编码,前2位是“商品”所在的章,后2位是“商品”所在章的顺序号,前4位称为商品的品目或税目;第5位开始为子目。而类注释、章注释和子目注释则是对构成商品编码的税目和子目所做的补充文字说明。
需要掌握21类商品的基本分类,对97章商品的章名能有模糊的印象,从而迅速将商品归人相应的类别和章节。熟悉章注、类注、子目注释的说明,便于正确地查找。
二、掌握归类总规则的含义
归类总规则共6条,可以概括总结为:具体优先于一般,用途优先于成分,没有成分归类别,依次使用总规则。
《防调制度》中的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不可因为某商品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就确定归人该类、章及分章;归类的法律依据应该是品目条文、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
具体优先于一般,这里的具体是指商品的具体名称,归类时要注意品目所列货品,还应视包括具有该项货品具体特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归类的时候可以扩展到包含该物品未改变特性的其他材料或混合或组合的物品。
如果归类的商品没有具体的名称,而章注、类注也没有对其归类有所规定,应按用途归类的方法进行归类。即按照总规则三进行归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构成商品基本特征的各类商品。
用途优先于成分,使用的前提是商品的归类中既没有具体列名。且用途特征也不明显时,可按其主要“成分”进行归类。可以按照成分进行归类。如果两种物品的含量相同,那么按照从后归类的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成分归类别”的方法是在“列名、用途、成分”无法归类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并且必须与“用途、成分”归类方法结合使用。《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中编入大量的“其他”品目,这也使得每个商品都能找到编码。
给出一个商品进行归类,首先看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有没有关于此商品的特殊说明。如果没有,按照具体列明,用途归类,成分归类。注意查找的顺序是先确定一级子目,再确定二级子目、然后三级子目、最后四级子目。确定子目时,应遵循“同级比较”的原则。一级子目与一级子目比较,确定一级子目后.再将二级子目与二级子目比较,确定二级子目,依此类推。
三、掌握特殊的归类原则
商品归类总规则是查找编码的依据,特殊的归类原则其实就是章注、类注、和子目注释说的特别说明。
比如第39章中有说明,对于共聚物是所含物质其中有一种单体单元含量在95%及以上,则按该聚物归类。例如:由5%的乙酸乙烯酯与95%丙稀的单体单元组成的共聚物,可以按此说明归入3902.1000。对于品目48.01及48.03―48.09纸品章注入有说明:必须成条或成卷时,宽度要大于36厘米;或者成张矩形(包括正方形),一边超过36厘米,另一边超过15厘米(以未折叠计)。所以自印复写纸(卷装,宽度40cm)的编码是4809.2000,而自印复写纸(卷装,宽度30cm)的编码是4816.2000。类似的归类方法很多,进行商品编码时候必须掌握。
商品编码中的一些商品的别名也必须掌握,如涤纶是聚酯纤维,尼龙是聚酯胺纤维。2001年曾考过的“猴枣”,应该归人“黄药”,编码是0510.0010,因为“黄药”包括了“牛黄、马宝和猴枣等”,如果不知道,就无法查出编码。
掌握一定的税则归类原则和丰富的商品知识的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把零散的记忆积累起来,从而形成框架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之下把那些常考的特例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掌握查找商品编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