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安全,不再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话题。5月11日于上海召开的“国际港口保安和安全峰会”,把港口保安和港口安全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国代表的精彩演讲更向我们展示了全球港口合作,共筑安全铜墙铁壁的信念。
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国联系的纽带,是友好交往和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舞台,同时也是重要的利益交织点,海上安全成为国际关系一个突出焦点。面对较为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如何构建有效的海上安全体系,确保海上安全,已成为当前全球各港口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5月11日,上海,阳光明媚,来自世界各地的港口专家云集于此,参加由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主办的“国际港口保安和安全峰会”。在热烈的会议气氛中,各港代表主要针对港口保安的新技术、新设备,如何加强港口保安和安全的措施及经验作了交流与沟通,并提出了各港口进一步合作的建议。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了全球港口正在共同携手,在各个港口“大门”前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交通部水运司巡视员彭翠红
2002年12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海上保安修正案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作为正处于发展中的负责任国家,中国政府对于履行《SOLAS公约》和《ISPS规则》是认真的、务实的,而且作为我国港口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履约以来,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机关、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航公安机关、港口企业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积极工作、协调配合,中国的港口设施保安履约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较好地履行了一个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的国际业务。目前中国已有650多个港口设施取得了《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港口安全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在数量上中国是港口大国,在保安上也是平安大国。
今后,中国将在公约和规则框架内,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在港口设施保安领域内的合作,共同打击一切来自海上的危及世界安全的恐怖主义活动。
西雅图港务局首席执行官丁士谟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和首都华盛顿特区。从那时起,西雅图港就决定在港口保安方面起到积极主动的引领作用:首先,西雅图港在遭受恐怖袭击后都立刻加强了保安措施。其次,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处理国际集装箱货物、危险品和大型客轮的港口设施都必须制定设施保安计划。第三,西雅图港的所有设施都在美国海岸警卫队规定的2003年7月以前完成了改进工作。在西雅图,港口共完成了208项改进,从隔离墙、灯光、保安摄像头到其它技术,凡是能改进的,都做了改进。
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西雅图港也是不遗余力:①安装便携式射线监控仪。海关在所有陆上边境交界处和多个港口(包括西雅图港)安装了便携式射线监控仪,目的是对20个已安装仪器的港口通过屏幕显示监控进入港口的货物。当集装箱卡车驶离码头或进入港口时,屏幕即开始显示。②建立美国海岸警卫队海上安全保安队。海岸警卫队在美国主要港口布置了6支保安队,第一支就驻扎在西雅图港,保安队使用小型快速武装应急船巡逻关键航道。他们还负责护送一些船舶,如邮轮、渡船和油轮。③96小时规定。所有入境国际邮轮和货轮必须在到达美国某港口96小时前以电子方式向海岸警卫队上报他们最后5个挂靠港、货物舱单和船员名单。
但是西雅图港所做的一切还只是一个起步,为供应链安全设立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国际标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各港口都需要与已经建立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海事组织(IMO)和世界海关组织(WCO)进行合作并共同制定保安标准,使其像航运租约或飞机降陆议定书一样既统一又能让大家接受。
香港海事处处长谭百乐
实施新保安制度,并非意味香港在港口设施及船舶保安方面的工作已经完成。香港港还必须继续努力,确保港口设施继续遵从《ISPS规则》的要求,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当中涉及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审核及培训。毫无疑问,人是保安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港口设施的保安人员和其他员工对保安所持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保安系统的成效。港口设施保安工作以往泛指预防罪案,尤其是盗窃,而码头范围内实施的通入控制措施通常亦是基于安全理由。《ISPS规则》实施后,香港港必须引领港口设施人员从崭新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保安系统。培训是建立全新保安文化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航运公司也有需要培训其船舶保安官员和船员。去年5月香港海事处与国际海事组织合作,在香港联合举办海事保安“导师培训”课程,为5个国家培训了21名导师。
上海海关副关长王杰
作为口岸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上海海关一方面致力于贸易便利化的实践,另一方面加大对高风险货物的风险分析和防范力度,切实发挥海关在国际贸易安全和便利方面的双重作用。
上海海关在不断深化通关作业改革,促进上海电子口岸建设,推广“电子通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和“大通关”等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监管效能的提高。对承运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全面推行点到点运输的GPS监管,实时监控运输车辆的路线和时间;将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电子地磅、集装箱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监管查验中;推行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特殊区域物流监控系统,使特殊区域之间货物调拨时间缩短为2-3小时。
同时,上海海关积极推进和支持CSI及相关项目的合作。2003年7月29日,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与时任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伯纳局长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利坚合众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关于在有关港口加强海运集装箱安全合作的原则声明》,同意上海、深圳两个港口加入CSI合作。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共同协商,2005年4月15日中美CSI合作在上海港正式启动。上海海关遵照《中美海关CSI合作基本实施程序》,与美国海关驻上海CSI工作小组紧密合作,共同确定甄别高风险集装箱的标准,并据此对输美集装箱货物展开风险分析。截至今年4月21日,上海海关与美方共同对69批货物开展了CSI查验工作,完成对146TEU的检查,查验结果全部正常。
大阪市港湾局局长奥田刚章
大阪港自2004年7月开始,港口管理方、相关政府机关、船舶、码头设施的使用者等共同合作,对国际航海船舶的专用码头设施和属于大阪港的水域范围实施保安措施。
目前,日本正从政府及私营业主的海上贸易行政手续上推进物流IT化。行政手续方面,港口相关的各类手续(出入港、通关、检疫等)自2003年7月开始,实施了启用EDI的单一窗口化。并且,2005年11月日本批准FAL条约(国际海运简化条约)以后,随着各省厅之间过去重复申请方式的简单化、电子化,正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日本还以2008年后半年为目标,为实现新一代单一窗口服务,将目光指向政府省厅间的通用窗口。
另外,在私营业主手续方面,发货人、船公司、物流公司(货代、码头运营商、陆运公司)等正在建立“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旨在实现海上贸易货物信息的共享,即为各种物流信息系统之间实现自由电子信息交换而设立共同规则。据此,发货人、船公司、物流公司等都可以共享信息,还可进行货物跟踪。2005年开发的JCL-net(日本集装箱物流网络)作为开端,将在集装箱码头运营商、货代和陆运公司之间实现从集装箱码头到运送集装箱进出的相关手续等信息的共享,现在日本已有8个主要港口加入了该网络。但是,作为今后的课题,有必要增加网络使用者,不仅限于港口,也要包括私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