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强硬措施旨在打破运价垄断减少大起大落
根据中国交通部的一个新规定,所有往来中国港口的国际班轮公司都必须在上海航运交易所下属的中华航运网公布最新运价。交通部还告知这些国际班轮公司,只要托运人提议调整运价,“你们就得及时派代表协商,不得无故拖延”。
措施运价必须与托运人协商
3月12日,中国交通部对所有涉及中国航线的国际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发出编号为2007年第10号的《关于加强对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监管的公告》,规定各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国际班轮公司必须履行两种报备义务并公开进行:一是各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应在2007年4月15日前向交通部、中国境内的托运人或托运人组织公布其派驻在中国境内的联络机构和代表人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二是国际班轮公司和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必须在新的运价订立之日起15日内公布主要内容和执行理由。参与订立涉及中国港口班轮公会协议、运营协议、运价协议的国际班轮公司是协议报备义务人。交通部还明确,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应当与中国境内的托运人或托运人组织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对调整收费项目、运价、附加费等有关事项进行充分有效的协商。一方在收到另一方的协商请求后,应当及时派出代表进行协商,不得无故拖延。有关各方应尊重和认真考虑彼此的意见和问题,力争达成共识。交通部说,各国际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班轮公司报备时必须用中文书写,必须列明与中国境内托运人组织的协商情况、各有关方面的主要意见、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相关情况。报备材料应包括讨论涉及收费项目及其费率、运价或者附加费调整等内容的会议纪要、决议、协议等材料。为防止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一言堂,交通部强硬指出,以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名义发布的协议、会议纪要、决议等材料应明确载明相关决定事项对各成员公司不具有约束力,各成员公司有采取独立行动的权利。交通部要求这些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的各成员公司派代表在这些协议、会议纪要文本中签名确认。
矛头打破班轮公司价格垄断
交通部还在《公告》中声明,出台新政是为了促进我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际航运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承运人和托运人的合法权益。
上海航运交易所今年早些时候有分析认为,未来班轮运输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班轮公司,特别是境外航运联盟、协议组织的监控力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商业等手段,制止班轮公司恶性竞争以及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确保集装箱班轮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航运业权威人士预计,交通部“晒”运价的决定可以使船公司和托运人、船公司和船公司之间趋向平等和透明。远洋船舶造价昂贵,航运业成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国际班轮公司还结盟成立一个个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在太平洋、大西洋等全球最主要干线上形成统一战线,覆手为雨反手为云的能力较强,而分散的托运人和弱小的船公司缺乏话语权,逆来顺受或许还能过上太平日子。其实,货代公司也欢迎运价公开。以中日航线为例,货代公司的佣金是5%—10%,当运价动辄跌到每箱0美元或者0美元以下,船公司还能靠收取其他杂费过日子,但是货代公司的收益顿时贬值到极点。据专家预言,船公司今后将受到托运人和同行两方面的监督,如果船公司给托运人的价格高于公布价或行业价,托运人将在第一时间发觉;如果船公司的公布价低于行业价,同行也不会坐视。中国航运市场价格可能维持箱型盘整格局,减少大起大落。
预期整治效果或许不容乐观
交通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并非第一次整治刺头,有关记录表明其效果不容乐观。去年12月22日,交通部以中国港口协会的名义在上海港引航站召开“全国港口内贸集装箱价格自律协调工作会议”,全国54家集装箱港埠企业的66名代表到会。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保持港口内贸箱价格稳定,交通部一位处长表示,对害群之马除舆论曝光还有其他措施,将通过行政措施、退出协会、不发行业许可证、地方政府行政许可部门发出黄牌警告,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取消经营资格等。但仍有一家港务集团公司的代表表示需要回去请示,拒绝签署《港口内贸集装箱价格自律行业公约》。对于出现零运价和负运价的中日航线,交通部三番五次开会、发文组织监管,但是收效甚微几乎不了了之。中远集团航运专家吴明华表示,运价毕竟属于企业行为,反应了供求关系,有赖于国际市场运力与运量的综合平衡。他还呼吁交通部进一步明确评判尺度和处罚标准,指导随后的具体操作。据说航运业对交通部此项新政的走向尚未判断一致,部分人士悲观估计成效。据中远集团这位航运专家介绍,国际班轮公司今年似乎是中国交通部监控重点。交通部已经宣布今年全面整顿和规范国际班轮运输市场秩序,将严肃查处境外班轮公司违规“捎带”国际中转箱。交通部认为在两个中国港口之间运送集装箱属于沿海运输权的范畴,任何外国船公司及外国籍船舶不得贪图赢利未经批准参与经营侵犯中国主权。交通部对此事的处罚力度目前超过了运价不透明行为,即相关的班轮公司、码头经营人和船舶代理人将被一并查处。市场数据中国集装箱总量今年过1亿据上海航运交易所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07年、2008年中国集装箱水运形势分析》,预计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今年将增长17%,总量超过1亿箱;2008年将增长15%,达到1.15亿箱。
根据分析,在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预计今明两年世界集装箱海运的需求增幅将保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集装箱运输将从快速成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中国集装箱码头的投资建设、集装箱船队的扩张,都应适当调整发展策略,避免盲目扩张以及可能带来的恶性竞争与能力浪费。
该报告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公司加大投入力度,可能出现的运力过剩现象将是国内船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船公司已经通过在中国港口投入更大型船舶、开辟航线和增挂航班等形式,增加了中国外贸航线的运力供给。目前,中国至欧洲、至北美两大航线的主力船型已快速升级至4000~8000、9000、10000箱,其他远洋航线主力船型也已升级至2000~4000箱,运力增长已经快于运输需求的增长。船公司的竞争激烈,有可能影响到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健康增长。
对此,船公司方面认为,尽管未来两年市场将迎来新船运力交用高峰期,但全球18%的运力需求增幅和由于港口作业效率下降所导致的船舶使用率下降,将使大部分新增运力被旺盛的需求所消化,特别是中国巨大的外贸需求潜能和中西部地区运输量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船公司对未来班轮市场的发展前景仍充满信心。新闻延伸强制措施让部属媒体得益交通部限定各国际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班轮公司只能在中国航运系统的6家专业媒体上公布有关报备内容,分别是中华航运网、《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航运交易公报》、《中国航务周刊》、中国船东协会网站。其中中华航运网为必选媒体,其他媒体为自选媒体,自选媒体应选择不少于两家。也就是说,各国际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班轮公司的每次运价变动得同时刊登在3家专业媒体上。中华航运网是上海航运交易所的下属机构,有关人士昨天透露,该网站正在编制一个新的栏目供各班轮公会、运价协议组织、国际班轮公司公布报备内容。据悉,该栏目将免费刊登各班轮公会和运价协议组织派驻在中国境内的联络机构和代表人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对运价变动进行收费,但每次收费会很便宜。有专家指出,中国航运系统的6家专业媒体都是交通部新政的得益者,不少媒体派驻各地记者站的人员肩负着找钱重任,交通部强制航运业前去刊登运价不亚于天上掉馅饼,但由于这些媒体有的是部办“大报”、有的是自负盈亏的杂志,社会地位、印刷成本、发行规模各异,相互之间可能就此展开竞争。“估计广告量也不会很大,运价协议的有效性较长,班轮公司和组织用不着频繁掏钱刊登,这不像班轮公司的船期表,因为每个月不一样就必须每个月刊登一次。”
作者: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