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走低碳发展之路正成为人们的共识。毫无疑问,我国政府正在用一只强有力的“手”史无前例地推动“节能减排”和“走低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公认的这条艰难的道路上,交通运输业准备好了吗?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业又面临着哪些问题?该如何面对?在8月16日的低碳交通运输——水运发展峰会上,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要借助当前大力倡导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东风,为水运发展贴上“绿色”标签。
当前,加快构建两型社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低碳化的要求,建设绿色交通系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既是“两型”行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又是判断“两型”行业建设成效与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资源环境等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约束的进一步强化,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刻不容缓。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水运作为一种节能、低碳、绿色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12月12日在武汉召开的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提出,要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指出,发展内河航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也标志着水运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国政府已经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到2020年,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货物周转量能耗下降1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本次峰会上强调,当前,在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水运发展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加快转变水运发展方式,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全面深入推进“港、航、船”等各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加快绿色水运发展,积极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如今,随着水运建设和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能耗和排放总量也随之加大,完成‘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目标仍然十分艰巨。”本次峰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实现2015年水运节能减排目标,必须付出比“十一五”期间还要巨大的努力。
交通运输部总工徐光表示,水运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促进水运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制定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示范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经验、研究开发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建立运行绿色水运发展机制等领域重点开展工作,进一步破解“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的难题,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此外,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入大、产出回报慢,缺少灵活的资金投入渠道。因此,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央内河水运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专项基金投入规模,逐步破解资金紧缺难题,成为各地水运管理部门的努力方向和迫切需求。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张学文表示,“十二五”期,财政部将重点在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水运节能减排、船舶运力结构调整、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交通科研资金投入机制等五大领域,加大对水运发展事业的支持。
据介绍,从“十二五”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路、水运节能减排工作,2011安排2.5亿元,在水运行业重点支持“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等项目。同时,将安排适当资金支持长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进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引导水运绿色发展。
有专家指出,水运的发展本身既是绿色交通,那么水运的低碳或绿色就应以发展为前提,失去发展这一前提,单纯讲低碳、绿色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积极发展水运,提升沿海港口群现代化水平,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施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工程,真正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推进水运发展。
目前,一幅以“低碳”为显著标志的综合运输体系正由规划逐渐转变为现实,这是造福未来的民心工程,尽管前程还要打很多硬仗,但所有交通人对实现“绿色交通”目标始终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