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接连出台政策,对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总的来看,政策调整的目的有四点: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当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减少顺差,降低顺差过大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四是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应该说政策调整的信号是明确的,措施也是相对温和的。
但近期接连几次的政策调整,给出的信号到底是什么呢?市场各方理解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有些看不清方向。其实调整方向概括起来,就是“限制与发展”。
所谓“限制”,就是要通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等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的相互配合,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产品、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的进出口;所谓“发展”,就是要通过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一定的政策激励等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健康发展。“限制”的目的在于“发展”。
但不少加工贸易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在理解调整政策时,只是看到了“限制”信号,却忽视了“发展”的实质,片面地强调此次的政策调整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带来的暂时困难。
企业和地方政府在适应政策调整时,确实有一个阵痛过程,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生产分工不断深化,国内就业压力、工业化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加工贸易发展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但发展模式会有所调整,产品结构、区域范围、海关监管方式等会有所变化。在变与不变当中,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深刻理解政策调整的实质,顺应政策调整,并以政策调整为契机,实现企业转型和地方经济增长点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