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品配送
商品运输和储存,作为商业物流的两大支柱,在物流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商品储运不是商业物流的目的,商业物流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要,而配送正好就是体现了商业物流的最终目的,它直接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因此,商业物流成果主要通过配送来体现。从物流看,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配送是以运输及分拣配货为主。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配送在为用户服务方面比物流更为及时、准确、方便。
第一节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概念
配送,作为商业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商业物流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流的最终目的即满足用户的最终需要,它多是由配送来完成的。
配送是指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据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
配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配货,即把用户所需要的多种不同的商品组合在一起;二是送货,即把用户需要商品送到用户手中。至于这两者哪个为主则视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地区,“配”的比重可能大些,而经济落后、运输不方便地区,“送”的比例则大些。
配送产生的背景虽然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但其根本原因是经济或利润的驱使。国外发达国家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而获取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因而努力方向转向了流通领域;二是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通过开始配送,提高流通中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流通成本,使产业资本在流通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就成为资本的一种内在要求。
在美国,60年代以来,仓库主要是储存货物,离生产厂很近。那时美国工业产地主要在东海岸,粮食产地在中部,所以仓库大多建在东海岸和中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向西部和南部迁移,使西部和南部地区也出现了制造业,仓库也随之建立起来。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越来越多的生产需要,周转已越来越快,储存期越来越短,对物流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配送”的概念,原来的仓库也开始由“贮备型”向“’流通型”转变。
在日本,二战后,工业的复兴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阻碍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流通落后问题。分散的物流使流通机构庞杂、企业自备货车出行混乱,运输发送效率低下,物流费用逐年上升,设施不足,道路拥挤。这一现象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政府决定积极报行共同配送,并得到企业界的大力支持,于是配送便产生了。在英国,企业界普遍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态度相认识的转变,首先发生于企业界的销售行业。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及销售企业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引起了市场结构的变化。过去许多单一品种的销售机构已经消失,或被兼并进入一些企业集团,销售企业的大型化、综合化,对商品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猛增,而且对商品的花色、品种的要求也日趋复杂,而配送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而产生。
配送是随着市场而诞生的一种必然的市场行为。它是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与旧时的“送货”具有不同的特征:
(一)目的不同。送货形式只是推销的一种手段,目的仅在于多销售一些东西,配送则是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它是流通领域内物流专业分工的必然产物。因此,如果说一般送货是一种促销服务方式的话,配送则是一种体制形式。
(二)内容不同。送货一般是有什么送什么,对用户来说,只能满足其部分需要。而配送则是用户需要什么送什么,它不单是送货,在业务活动内容中还包括“分货”、“配货”、“配装”等项工作,这是很具有难度的工作,必须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现代化的经营水平。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很难实现大范围的高效率的配货。送货制与配送制有着时代的区别。
(三)配送是一种现代化的物流方式。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同时还跟订货系统紧密联系,这就必须依赖信息的处理,使整个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成为一种现代化方式,这是送货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四)装备不同。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保证,使配送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等方面远远超过旧的送货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大量采用各种传输设备和识码、拣选等机电装备,很像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流水线,使流通工作的一部分工厂化。所以,配送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配送也不同于运输,而是包含在运输中一个分支。众所周知,运输是将货物进行空间位移,是一个连续性强、多环节的生产过程,配送则是处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支线输送或末端输送的位置,即从物流据点到用户这一范围内的输送。可以看出,配送的特点一是直接面向用户的运送活动,即货物到达的终点是顾客;二是在进行运送活动之前要进行必 要的配货;第三,行驶距离相对来说要近,相似于短程运输,且多在大城市范围内或区域范围内。
二、配送的形式
(一)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
1、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这种配送适用于需要数量较大的商品,单独一种或少数品种就可以达到较大运输量,可实行整车运输,这种商品往往不需要再与其它商品进行搭配,可由专业性很强的公司实行这种配送。此种配送形式主要适用于大宗货物,如煤炭等。
2、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商品(每种商品需要量不大)
配备齐全,凄成整车后由配送中心送达用户手中。日用商品的配送多采用这种方式。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适应了现代消费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新观念。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
1、定时配送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配送品种和数量可根据用户的要求有所不同。
2、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进行配送,但不严格确定时间,只是规定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配送。这种配送计划性强,备货工作简单,配送成本较低。
3、定时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准确时间和固定的配送数量进行配送。
4、即时配送
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数量。也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时问及配送路线,而是按用户要求助时间、数量进行配送。
(三)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
1、集中配送
就是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个用户开展配送业务。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一次可同时对同一线路中几家用户进行配送,其配送的经济效益明显,是配送的主要形式。
2、共同配送
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称共同配送。
3、分散配送
是由商业零售网点对小量、零星商品或临时需要的商品进行的配送业务。这种配送适合于近距离、多品种、少批量的商品的配送。
4、加工配送
在配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计划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
(四)按配送的职能形式分
1、销售配送
批发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多开展这项业务。批发企业通过配送中心把商品批发给各零售商店的同时,也可与生产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可委托配送中心储存商品,按厂家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苦生产厂家是外地的,则可以采取代理的方式,促进厂家的商品销售,还可以为零售商店提供代存代供配送服务。
2、供应配送
是大型企业集团或连锁店中心为自己的零售店所开展的配送业务。它们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或与消费品配送中心联合进行配送,零售店与供方变为同一所有者的公司各部门内部的业务,从而减少了许多手续,缓和了许多业务矛盾,各零售店在订货、退货、增加经营品种上也得到更多的便利。
3、销售与供应相结合的配送
配送中心与生产厂家及企业集团签订合同,公责一些生产厂家的销售配送,又负责一些企业集团的供应配送。配送中心具有上连生产企业的销售配送、下连用户的供应配送两种职能,实现配送中心与生产企业及用户的联合。
4、代存代供配送
用户将属于自己的商品委托配送中心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前不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中心只是用户的代理人,商品在配送前后都属于用户所有。配送中心仅从代存、代理中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