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欧高层近期的频繁互动让业界对未来中欧经贸合作产生无限期待,但中国和欧盟的进出口贸易表现也令人担忧。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总额同比下降7.9%。未来欧盟能否继续稳坐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这把交椅?
分析人士表示,受人民币对欧元被动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欧贸易呈现负增长态势,但欧盟经济正缓慢复苏,而且在中欧高层互访频繁的背景下,中欧双边投资有望继续拉动贸易额稳步增长,中欧贸易仍有增长潜力。
压力中趋势向好
“受欧债危机影响,目前公司产品出口欧洲市场仍比较艰难。”山东一家玻璃出口企业负责人说,该公司开发欧洲市场已多年,但由于欧洲市场需求萎缩,叠加欧洲企业竞相降价销售产品,欧洲玻璃产品本身有市场积淀,“在欧洲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我们已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
该负责人道出了很多外贸企业的心声――欧洲经济复苏缓慢给中欧经贸带来巨大压力。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总值为2.87万亿元,同比下降7.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4%。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1.8万亿元,下降3.7%;自欧盟进口1.07万亿元,下降14.2%;对欧贸易顺差7355.3亿元,扩大17.1%。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研究员姚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影响中欧经贸的因素是欧版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使得欧元走弱,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被动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拉低了进口额。
不过,姚铃表示,相比于前几个月,中欧贸易总额的同比降幅已在收窄,趋势向好。比如今年前9个月中欧贸易总值同比降幅为11.4%,前10个月已收窄至7.9%。
投资带动贸易
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目前欧盟仍超过美国和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贸易额持续下跌会否动摇其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在近期举行的2015国际资本峰会上表示,中欧经贸从零起步,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当前,中欧经贸合作进入新常态,并且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中欧双向投资并重;二是服务贸易将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三是中欧国际产能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投资将成为拉动中欧贸易的重要动力。”姚铃表示,中欧双边贸易额去年超过6000亿美元,将逐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推动双边贸易额再上台阶,除了需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外,还要通过投资拉动双边经贸合作。“比如中国和欧盟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
对于有“看家本领”的企业而言,欧盟市场仍然商机无限。宁波西摩电器进出口有限公司总裁董越君欣喜地表示,公司研发的小智电水壶,使用了耐强冷热冲击的高硼硅玻璃等新材料,采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能够做到精准定时、定温,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在德国市场已被预订一空。“我们的产品在欧盟市场仍有竞争力,明年会大量推出,估计明年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额可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