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时光推移,深圳、东莞、惠州一体化进程正在有序开展。每年由三地各部门负责人出席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此前签订的多个协议等,令一体化呈现出充分的互动性及卓越的活跃性,其一体化的趋势正在逐步体现。
但具体落实到规划的实施以及百姓的生活变化和直观感受,三个城市的真正融合,似乎仍“差那么一些感觉”。从今日开始,“深莞惠一体化破局”系列报道即将推出,除了将现状、问题进行一一梳理,同时也将从交通、产业、环保、城市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调查,全方位展示深莞惠一体化全貌。近日,值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之际,记者对惠州、深圳、东莞三地的书记、市长进行专访,邀请三地领导人分别就深莞惠一体化等问题展开问答。
三市产业布局:有共性也有个性
:深莞惠一体化其实已经提了很多年,有人觉得推进比较慢。请问最近有什么进展?
陈奕威:建设深莞惠经济圈,是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工程。我们在深圳、东莞两个市的支持带动下,积极主动参与,已经和深莞两市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先后实施了49项合作协议和47个重点事项,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新突破”:
一是产业发展“强强合作”实现新突破。惠州的T CL集团,与深圳的深超科技合作投资245亿元建设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70亿,成为我国内地第二大液晶面板供应商。二是在跨界河流的“联手整治”上实现了新突破。比如惠州与深圳联手整治淡水河,与东莞联手整治石马河潼湖流域。三是通信资费“一体化”实现新突破。从2012年12月25日开始,深莞惠三市的5600万电话用户,每年可减少通信费用支出7.8亿元。
我想,这些新突破,让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在合作发展中实现了共赢,也增强了我们深化合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中,三地是否有相对清晰的分工和定位?
陈奕威:关于三市的功能定位,《珠三角规划纲要》已有具体表述:在区域功能上,深圳市是核心,东莞、惠州两市是节点。我觉得,在产业布局上,三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共性方面,我们是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在个性方面,惠州是积极培育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
:东莞市长袁宝成说,制造业不能丢。你觉得惠州的产业特色是什么?
陈奕威:我们对惠州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大基地大项目为重点,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惠州要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依托中海壳牌和中海油惠州炼油两大龙头项目,引进石化及配套项目70个,总投资1566亿元。去年我们的石化行业产值1416.8亿元,居全省第一,大亚湾石化区成为中国石化工业示范园区。目前,惠州正在积极推进中海油惠州炼油二期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2200万吨炼油、340万吨乙烯的产业规模。
此外,惠州也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成了五大产业链。去年,惠州的电子行业产值2236 .6亿元,居全省第三。仲恺高新区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我们将来努力的方向是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汽车产业。
希望加强边界地区合作开发
:你最希望惠州和其他两市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陈奕威: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从惠州目前的情况来看,最迫切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快发展三市之间的轨道交通。现在东莞到惠州的城际轨道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明年底就可以建成通车;深圳市城市轨道的相关线网也已经延伸到深惠两市交界地区。深惠城际轨道作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尽快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同时启动深圳3号线和8号线延伸到惠州的前期工作,尽早落实延伸段线路走向。
:有网友评论说,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应该是深莞惠一体化的前提。
陈奕威:在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中,交通一体化是先导,也是基础。《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三市之间一共实施了43项交通对接项目,完成了22项,其余21项按计划推进。潮莞高速惠州段、惠深沿海高速、广河高速惠州段和仁深高速公路博深段等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们打通了与深圳、东莞市域边界的8条连接路,开通10条跨市公交线路,三市出租车实现无障碍运输。
自2011年1月1日起,我们率先撤销境内所有的普通公路收费站,实行了年票制,2012年实现了与珠三角其他市年票互通,在全省首批推广使用“岭南通”交通卡,并与全省和港澳地区的交通智能卡联网。
深莞惠三市目前正合力实施《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根据这个规划,三地将规划形成由公路、铁路、城际轨道共同组成“三纵四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其中城际轨道等将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三地核心区域之间在经过至多2次换乘情况下60分钟内抵达枢纽。
:还有哪些方面的合作应该加强?
陈奕威:我觉得在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方面,三地大有可为,可以借助深圳“带头大哥”的作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推动技术、人才、信息、金融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内高效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促进三市的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边界地区的合作开发也应继续推进。我们惠阳区的新圩镇,紧邻深圳坪地,交通条件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开发潜力很大。我们希望深圳在建设国际低碳城过程中发挥龙头、辐射作用,共同推进两市边界地区的合作开发,共同探索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方合作:需找到利益平衡点
:有网友认为深莞惠一体化,惠州很着急,但深莞还不够给力,你觉得这中间是否需要动力机制?
陈奕威:我觉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是市场,政府推动是一体化的外部条件,产业合作是一体化的根本基石。深莞惠区域合作必须依托于一体化的经济圈、城市圈;而推进一体化,必须首先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区域功能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个重点是推进市场经济规则程序的一体化,通过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使区域一体化获得持续的动力。另一个重点,就是促进互惠互利,需要三方在利益上相互“妥协”,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互惠共享的发展机制,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
:惠州的口号是“惠民之州”,你觉得深莞惠一体化,能给惠州人民带来哪些好处?
陈奕威:其实,我们推进深莞惠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惠民利民便民。比如建立跨区域的120急救体系、实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互认、医保异地结算试点、老年人优待服务“一证通”等,尤其是在长期困扰深莞惠的跨界河治理方面,惠州更是落实实施淡水河、潼湖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目前“两河”流域内所有建制镇都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该说,一体化在大的框架主要体现了规划、项目、合作等,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体现在三地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改善上。深莞惠一体化是幸福惠州的活跃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