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铁路自主创新捷报频传的十年。高速铁路后来居上,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奇迹……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洪涝灾害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共和国长子彰显钢铁意志,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启了大动脉引领的崭新时代!
建设发展快、经济效益大
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力度、客货运量均创历史纪录
这是铁路投资力度前所未有的十年,也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形成高潮、逐步进入收获期的十年。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把铁路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建设规模,掀起了铁路建设新高潮。
十年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6952.2万亿元,是前十年投资的6.5倍;新线投产2.26万公里,是前十年的1.8倍;复线投产1.58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8万公里,分别为前十年的1.6倍和3.1倍。
俯瞰神州大地,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客专、京沪高铁……一条条高铁拔地而起,7563公里新建高铁使列车旅行时间普遍缩短了一半以上;
青藏铁路、宜万铁路、包西铁路……一条条区际干线建成投产,雪域高原不再遥远,蜀道出行不再艰难;
北京南站、上海虹桥、广州南站……约300座现代化火车站投入使用,旅客购票、候车、换乘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直接受益的是旅客。2011年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62亿人,比2002年增长76.3%,增幅和总量都创历史佳绩。“现在铁路发展太快了!过去从福州坐火车去厦门,要11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1个半小时。比自驾车少3个小时,还省一半的钱,舒服又划算!”福州旅客林鸣坦言,福厦高铁开通后,自己去厦门的次数明显多了,旅行成本却低了。
铁路建设还加速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输,使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仅京津、胶济、武广、郑西、沪宁5条高铁运营后,每年释放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就达到2.3亿吨,长三角、珠三角春运期间大企业生产受限问题大大缓解。“以前每到春运,京广南线运力紧张,每天至少有100多车的钢材不能外发,影响了武钢正常的生产运转。武广高铁开通后,大大提高了武钢的货运能力和物流周转率,春运期间基本上没有产生限车问题。”武汉钢铁集团物流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陈桥说。
武钢的感受仅仅是铁路货运变化一个缩影。2011年底,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19亿吨,比2002年增长91.2%;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91万亿吨公里,比2002年增长89.4%,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建设技术精、装备水平高
技术成果世界一流,走出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秦铁路(601006,股吧)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及应用”、“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中国铁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国产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486.1公里的时速,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据介绍,在掌握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高原铁路世界一流。
过去,没有人相信,铁路能飞驰于世界屋脊。中国建设者依靠自主创新与顽强拼搏,成功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2006年7月开通的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区”,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天路”运营六年来,安全无事故,共运送旅客5000多万人次、货物2亿多吨,不仅营造了“上面火车跑,下面羊吃草”的和谐美景,还为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重载铁路屡破纪录。
2010年12月26日,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再次打破世界铁路重载纪录,年运量突破4亿吨。这相当于用新建一条铁路1/3的投资,新建了三条煤炭大动脉,不仅节约了2.4万亩土地,还满足了全国1/3人口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大秦铁路只是中国重载铁路的一个缩影。目前世界上年运量超过1亿吨的重载运输线路共计24条,中国就有21条。我国企业已系统掌握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和重载货车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系列产品。中国还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结合,确保了近3公里长的重载列车,同步接受指令,同步实施控制。
目前,5510台大功率机车驰骋在全国铁路各繁忙干线,大幅度提高了铁路货运能力,可满足每年2亿吨的铁路货运增量,保障了国家重点物资的运输。
走入国门,高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走出国门,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又成为显示我国自主创新实力的国家名片。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北车制造的5000余辆铁路货车,正服务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等知名的矿石物流;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车自主研发的54台电力机车正助力当地铁路提速升级;在沙特麦加,中国铁建(601186,股吧)建设的朝觐铁路与中国北车(601299,股吧)打造的朝觐列车,圆满完成了运送朝觐旅客的任务……
硬件好起来 服务跟上去
引入信息化服务手段,中国铁路迈入电子商务时代
2011年6月12日清晨5时,京津城际铁路试行网络售票,备受期待的铁路网络售票终于破冰,中国铁路正式迈入电子商务时代。
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铁路不仅在硬件上提速,在服务上也不断提高水平,推出了便民利民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更注重基础服务均等化,开行高铁的同时,也保留“绿皮车”。为适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国情,铁路部门推出了以高速、快速、普速合理匹配的铁路客运产品,在高铁运行中合理安排不同等级、不同速度的客车开行方案,同时在既有铁路上还保留了327对“绿皮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等级和多种票价选择的需求。
“在我们眼里,这可不是"绿皮车",是"金火车"!”喀什至和田的5826次列车旅客、在国家电网莎车电力公司上班的巴热·阿卜都热西提说,他家住喀什,每3天就要往返两地一次。由于火车票比汽车票便宜近30元,他一个月能省下几百元交通费。而像同车从乌鲁木齐回皮山县的旅客马木提·斯地克,一家10口的旅费比坐汽车节省了1700元。“坐这车的都是拖家带口的,挣得少,时间多,现在的票价刚刚好,就是我们想要的!而且比汽车快了一个小时,遇到普通沙尘天也能出行。”
更注重服务手段多样化,改进传统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入信息化。2010年底开始,铁路积极推广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电子客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多种信息化新服务,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同时,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要求,拓展站车商业和旅行服务。如今,在京沪、京津、沪杭、沪宁等13条高铁的主要车站,旅客凭身份证可直接进站上车。“以前坐火车,最怕买票和进站。现在能网上购票,刷卡直接进站,坐高铁真的是太方便了。我现在京沪两地出差都选高铁!”京沪高铁旅客李先生感叹。
不仅客运服务在提升,货运服务也在转型。2010年底,铁路购票开始试行“实名制”,如今铁路货运也有了“实货制”。自今年9月20日起,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迈出新步伐,以“网上受理、全程服务、自愿选择、公开透明”为目标,铁路开启了货运需求网上受理的先河。这一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实现了铁路与客户远程直接服务,更促进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由“站到站”到“门到门”,铁路运输在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轨道上,也将开启新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