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在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由深圳边检总站自主研发的“出入境车辆自动检查系统”即“快捷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深圳边检总站近年来致力于科技强警,打造电子化口岸,在深港之间建造了一条条无形的电子化通道,提高了两地人流物流的通关速度,促进了深港社会经济的发展。
车辆验放时间缩至5秒
昨日上午,记者在皇岗口岸货车出境通道现场看到,香港司机黄先生驾驶着满载电子产品的货柜车通过海关通道后,来到边检出境通道。只见他在通道一侧的电子读卡器上按下指纹,其个人及车辆资料立即显示在边检中控室的电脑屏幕上。经比对无误后,值班民警发送了放行指令。黄先生驾驶着车辆顺利出境。整个闸口验放的时间只用了5秒。
已经在深港两地来回拉货10多年的黄先生说,现在通关非常便捷,每天可跑上两个来回。
深圳边检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让车辆如此便捷通关的是深圳边检总站自主研发的“快捷通”系统。
据了解,“快捷通”是为提高车辆的通关速度而研制的计算机智能化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远程电子预报、指纹/面向双生物特征的识别与对比技术、智能化自动定位等多种技术,做到了远距离自动识别车辆号牌,及时调取车辆及司机资料,计算机自动对比司机指纹和面相,完成出入境边防检查的各项查验手续,实现了“通道无人值守、司机自助操作过关、检查员一人监管多条通道”的目标。
使用这套系统后,一辆汽车的验放时间由以前30秒缩减为5秒,大大提高通关效率,降低检查人员的工作强度。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深圳边检车辆查验通道再没有出现过货柜车因通关速度缓慢而堵塞口岸的现象。
科技力量提升通关容量
“‘快捷通’是深圳边检适应深港两地车流物流发展的需要,主动向科技要查验力的成果。”据深圳边检总站负责人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后,来往内地与香港的各种车辆迅速攀升。1997年,通过深圳口岸出入境的车辆为920万辆次,1998年增至980万辆次,2000年突破1000万辆次,2006年达1500万辆次。
传统的人工查验模式程序繁琐,限制了通关速度,与“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大通关发展趋势不符,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外贸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
为此,深圳边检总站在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先例可遵循的条件下,依靠自身技术力量,研制出了一套高科技系统。该系统自1999年3月立项至1999年7月试运行,前后不到100天,开创了边检史上科技研发的奇迹。
鉴于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超前的通关验放能力,“快捷通”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被公安部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美国移民局、韩国出入境管理局、香港入境事务处等众多国内外同行慕名参观其运行情况后,直夸“深圳边检电子查验世界领先”。
2005年,深圳边检总站进一步对其关键环节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验放出入境车辆的全自动化。目前,文锦渡、沙头角口岸全部安装了“快捷通”,深圳陆路口岸车辆全部实现了边检电子化通关的目标。
研发人员加班加点不言苦
据悉,负责“快捷通”研发工作的深圳边检总站技术处,有望在今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科技大会上,第三次荣获“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这是对技术人员最好的鼓励。”该总站负责人表示,“快捷通”凝聚了技术人员的大量心血。为确保研发进度,由深圳边检总站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组实行每周6天的工作制度,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工作11小时,相当于一天干一天半的活。大部分技术人员在研发期间未能完整休假,无法照顾家庭,个别人员还推迟了结婚或生养小孩的计划。但研发人员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通宵达旦地讨论、试验,直至攻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