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源 周翔 王岚
上半年市场形势
国际市场形势
1、世界经济稳步增长,运输需求增势趋平
2006年上半年,受惠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相对成功、日本经济反弹,以及欧元区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市场仍然保持着较为旺盛的需求态势。但同时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油价格上涨等利空因素影响,亚欧及泛太平洋两大主干航线运输需求增速略低于2005年。
2、市场运力频繁升级,供过于求态势渐显
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1日,世界全集装箱船舶运力达3784艘,至871.0万TEU,同比增长15.4%,较去年同期增速高出约4个百分点。其中,3000TEU及3000TEU以上超巴拿马型船舶运力为437艘,达277.1万TEU,占总运力的31.8%,同比增长高达29.5%,远高于其他型船平均7.3%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运力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尤其大型集装箱船舶的交付更快。由于大型集装箱船舶集中投入到东西主干线上,2006年上半年亚欧和泛太平洋航线压力明显增加,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逐渐显现。
3、班轮运价总体走低,租船行情第二季度开始回调
鉴于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供过于求矛盾的逐渐显现,今年第一季度船公司舱位利用率低于往年同期,班轮公司开始采取低价揽货的方式,班轮运价逐渐走低。二季度以来,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双双增长并未实质性地改变供过于求的形势,尽管运价普涨计划不断出台,但运价上涨空间着实有限。
租船市场行情也逊色于去年同期。一季度租金价格呈明显下跌趋势,二季度开始,受运输需求回暖的影响,市场行情逐渐回调,6月份集装箱船舶租金价格平均较年初回升了3.8%,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市场形势
1、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贸易摩擦依然严峻
据海关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7957.4亿美元。其中,进口367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出口4285.9亿美元,增长25.2%,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提速。
分地区而言,欧盟仍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6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209.5亿美元,增长20.9%。美国、日本和东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也发展迅速,分列中国前二至四大贸易伙伴。从贸易结构上看,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工业制成品和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迅速。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439.9亿美元,增长30.5%,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34.7亿美元,增长32%。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依然大幅增长。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96.9亿美元,增长27.6%;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229.7亿美元,增长19.3%;出口鞋类102.1亿美元,增长16.6%。
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截至5月底,今年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32起,涉案金额达到4.8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2、港口吞吐量稳健增长,航班密度不断加大
上半年,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依然保持着较高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12.11万TEU,同比增长22.4%,增幅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28.37万TEU,同比增长21.4%;内河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283.74万TEU,同比增长39.3%。上海、深圳两港主枢纽地位不可动摇,连云港、广州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与去年相比领先于其他各大港口,分别达到64.2%和50.7%。随着各船公司新船相继交付使用,班轮公司继续新辟外贸航线,加大航班密度。据统计,上海港6月国际航班达1002班。
3、远洋航线景气下降,近洋航线好于去年
欧洲航线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欧洲航线市场行情略显疲软。春节前,欧洲、地中海航线受货主大量出货的影响,出现了第一个货运高峰,航线出现了爆舱现象。但短暂的高峰并没有转变自去年年底以来运价连续下跌的趋势,春节后较为严重的亏舱更是将运价拖至谷底。3月下旬以来,欧洲航线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小高潮”,货量大幅增加,舱位供不应求。4月1日,欧洲、地中海航线推行的200美元/TEU运价普涨计划基本得到实施。“五一”过后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相比船舶运力的不断升级,市场货量增长略缓,船舶舱位利用率基本保持在80%-90%。与去年5、6月份欧洲航线的火爆形势比较,今年旺季特征表现得不甚明显。6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1273.88点,较年初下跌8.1%。地中海航线由于运输需求旺盛,运力扩张速度较慢,市场行情要稍好于欧洲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