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要全面开放,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将更加宽松。这对于中国的企业界,是机遇还是挑战?后过渡期内,中国物流将会出现什么趋势呢?
物流市场三分天下外资来势汹汹物流业是我国最晚开放的行业之一,入世之初,许多人都认为物流业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冲击最大行业之一,该行业将不可避免地由外资控制。然而三年过去了,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经过竞争和发展,都在这块蛋糕上取得了自己的份额,中国物流市场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物流业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近些年来,中国涌现出诸如中远物流、中外运、中储、中邮物流、宝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南方物流、中铁物流、宅急送等上百个有影响力的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它们成了我国物流发展的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跨国物流巨头也加速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跨国物流公司在中国物流市场大投入、做大手笔,特别是世界排名前20名的公司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比如荷兰天地(TNT)到2010年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和直邮服务,员工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增至325万平方米,将组建拥有2500辆车的运输车队。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德国邮政(DHL)、丹麦马士基(Moeller)、美国总统轮船(APL)、日本日通(NIPPONEXPRESS)、英国英运(EXEL)、新加坡海皇(NOL)等等,都在中国有大动作。
据了解,物流市场的开放是以2004年12月份为界的,但实际上,开放早已经开始了,国际物流巨头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一市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先生在第九次中国物流论坛上指出,由于中国传统制造业物流业务外放比较滞后,蛋糕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很大,这必然加剧这三股势力之间以及三股势力内部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现出重组兼并,出现重新洗牌。外资物流企业的内功要高于内资物流企业,暴风雨没有,但风浪是必然有的,内资物流企业要有所准备,充分应对,当然这种局面不可能很快到来,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民族物流企业生存空间不容乐观记者就物流企业的知名度随机做过一个调查,受访者大多能举出诸如联邦快递、UPS、丹麦马士基等跨国巨头,然而对中国物流企业,受访者大多说不出所以然,国人对民族物流企业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随着跨国物流巨头中国战略的加速,中国民族物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物流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部分中外合资物流公司中,存在着外方轻视中方合作者的现象,外方的公司名称和商标大而醒目,而中方合作者的商标和名称却被挤到了旮旯边。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有的外方通过兼并与重组,悄悄地把中方最重要的资源--客户抓到了自己手里,中方企业被迫成为"砧板上的鱼"。
此外,物流行业还存在着无序竞争、不顾成本、恶性降价、各自为王的现象,这样的明争暗斗都暴露出物流从业者的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既阻碍了民族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也为跨国巨头提供了"渔翁得利"的机会。
北京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总裁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不惧怕外资物流企业来抢我们的饭碗,而是偌大的一个中国,目前居然没有一个自己响当当的民族品牌和与之抗衡的物流企业。"
陈平分析认为,我国民族物流业在面对强手时,没有很好地摆正心态。一是对外资物流企业进入我国的竞争压力认识不足,危机感不如其他行业强烈,"狼来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二是不注重研究外资进入后的对策,只顾埋头挣钱,对长远利益考虑甚少;三是麻木不仁,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
主管海关保税区物流工作的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何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物流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本土物流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产业,有的企业拥有几百平米的仓库就号称物流公司,有几台车也叫物流公司,这些都谈不上是现代物流企业。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虽然将物流业的发展列入了"十五计划",但推广力度不够,物流标准化、物流法规都不够完善。对于今后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何力认为,总体上来看,跨国物流巨头来势汹汹,但中外双方各有优势,外方有资金、管理、人才、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本土物流企业有市场、有客户,可是本土企业如果不及时升级,跨国公司将很快占领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民族物流业如果不激流勇进,必将出现兼并、重组、洗牌局面,外资垄断将不可避免。
中国物流业总体水平亟待提高物流业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正因为如此,业界格外关注这一产业。目前,中国的物流企业有73万多家。然而一份对全国57家物流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3家企业从事储运业务,5家从事仓储业务,其余29家企业则以运输业务为主,大部分企业提供的只是传统储运服务。这表明,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并没有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的洗礼,而是习惯于"大而全"的模式,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指出,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号称几十万家,但真正能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要求,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很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更少。目前,在市场中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都不大,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的企业极为有限,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有效物流服务了。
参加第九次中国物流论坛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我国物流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企业技术支撑不够,技术含量低,人才缺乏,甚至连使用维护软件的专业工程师都没有。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培养具有现代工业文明观念的职业经理人,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地方保护也是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物流是一个知识、技术、资本综合性的服务产业,里面融合供应链、计划、管理等,包含大量的高新技术,甚至还有运筹学知识,物流产业绝不是一个"傻大黑粗"的产业。
陆江表示,我国内资物流企业要想发展成为"物流寡头",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完善有效服务网络,制定全球战略,建立超大型跨国物流集团,民营企业应成为中国物流业的主力军。
记者从第九次中国物流论坛上获悉,与会的代表们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现代物流业完全有望成为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丁俊发预计,2005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以后5至10年内,我国将形成10个左右全国性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开始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