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物流业存在规模太小、服务单一化的弱点,要在未来与国际巨头竞争,争取大客户订单,非透过整合、合并壮大实力不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承诺,物流业将在下周日(十一日)全面开放予外资企业,普遍的看法是,中国本土物流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1日全面向外资开放
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栋预期,外资单独进军中国物流市场的数目,明年不会显著增加,因为现时已有不少外资企业透过合资公司形式,与本土物流经营商展开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他又说,亦有很多外资早已透过CEPA以香港注册公司方式,独资打入中国物流市场,因此十二月十一日起,市场应该不会产生很大变化。
他称,中国物流市场发展仍未趋成熟,目前全国注册的物流公司虽然有多达七十万家,但当中只有低于1%是真正的综合物流企业,其余的大部分是单纯的货运代理、运输或仓储经营者。面对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些业务单一化的公司,要想方设法提高竞争力才能继续生存。
单纯企业要提升竞争力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首席经济师何达权表示,该些业务单纯的「物流企业」,在未来大有机会进行横向整合,相信明年有关这方面的消息会越来越多。他又强调,很难相信在内地只拥有一辆货车的物流公司,在将来仍有健康的发展机会,这些公司最终定会被淘汰,而唯一的出路是把该辆货车干脆卖掉,由大型企业作统一管理。
他认为,内地一些拥有庞大规模、网络的本土物流公司,并不会轻易因外资能够单独进军市场而受到很大的冲击。他说,外资公司因不熟悉内地市场的运作和文化,他们为了减低经营风险,宁可与本土企业合作拓展市场。「外资的优势在于科技和管理,结合本土企业的经验和固有网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这样分析。
国际速递物流巨头美国联邦快递和敦豪速递早前已分别表明,暂时未有计划在中国独资经营物流业务,并强调,他们与现有的伙伴合作得很愉快。但另一边厢,美国联合包裹(UPS)去年已决定与中外运拆伙,今年底前后者会移交内地二十三个城市的业务予UPS。何达权说,采取不同策略的企业,未来结果会是怎样还须拭目以待,现阶段很难评论哪种方式较好。
本土企业必须装备自己
面对四方八面的挑战和市场转变,一些中国本土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却显得战战兢兢。湖南南华物流有限公司一名副总经理表示,挑战会越来越艰涩,并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将会在未来数年内出现重要变化,但不会在一、两年内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他说,一些业务已上轨道的本土物流公司,会不断被不同的外国物流公司提出收购和整合。
何达权亦认为,外资企业会透过直接收购拥有固有业务的中国本土物流公司,作为进军市场的方法。他分析称,一批未曾涉足中国市场的外资公司,应该会有较大的耐性先以合作形式进行试探。他又说,中国很多内陆城市的物流商机十分广阔,外资公司要完全渗透整个中国市场,尚需要一段漫长时间,因此本土企业必须在这段「空档」时期好好装备自己,尽快吸收外资合作伙伴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