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邻近地区深圳、广州等昨日公布最新货柜吞吐量统计数字,今年头七个月累计货柜吞吐量分别录得1260万、881万和238万标箱,增幅分别为1%、22.2%和40.7%。本港货柜港吞吐量升幅持续疲弱,反映香港港口进一步边缘化问题日趋明显,华南地区货源由周边地区港口抢截或瓜分情况正在加剧,香港港口在争夺货源上乏力及毫无章法可言。
据香港港口发展局昨日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头七个月葵青港区累计货柜吞吐量为812万标箱,较去年同期上升10.5%。非港区以外包括中流作业、公共卸货区及内河运输的七月累计吞吐量跌势持续,录得448万标箱,较去年同期下跌12.6%。
按月计算,七月份葵青港区货柜及非港区以外吞吐量分别录得128万和64万标箱,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上升7.2%和下跌4.6%。令人欣慰的是,七月份按月计货柜总吞吐量录得192万标箱,创下按月计货柜吞吐量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葵青港区货柜吞吐量增长保持稳定,非港区以外吞吐量则表现一蹶不振,与去年同期比较已出现连续六个月的负增长,此消彼长的情况令整体升幅持续疲弱。非港区以外如中流作业等表现每况愈下,归根咎柢是港口整体货源不足,港区码头降价分流中流货源,令两者数字出现两极化现象。
广州柜量增逾40%
内地港口累计货柜吞吐量虽仍落后于香港,但升幅走势著实叫人吃惊。深圳港口吞吐量已经连续五个月录得逾百万标箱,升幅亦保持在20%以上,广州港口累计货柜吞吐量更如火箭般上升40.7%。深圳港口表现出色,全赖成功开办更多欧美直达航线,加强通关能力和争夺内河船货源。蛇口集装箱和赤湾凯丰码头早前推出华南公共快线,并延伸至广西梧州,为内河船提供一个低成本、高通关效率的选择,成功吸纳内河船货源。
7月份深圳港新一轮货运旺季如期而至,单月集装箱吞吐量迫近140万标箱。据统计,7月份,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298.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38.9万标箱,刷新去年9月份创出的135.5万标箱历史纪录,再创单月新高。
1-7月份,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累计8636.3万吨,同比增长1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921.5万吨,同比增长21.3%;集装箱吞吐量累计883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净增162.1万标箱,为去年月平均箱量的1.42倍,同比增长22.5%。
深三大集箱码头大增
另据统计,三大集箱码头吞吐量分别为: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394.6万标箱,同比增长19.5%;蛇口集装箱码头134.5万标箱,同比增长13.4%;赤湾集装箱码头180.6万标箱,同比增长29.6%,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仍逾八成,继续成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主力军。
深圳港盐田、蛇口、赤湾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在完成「扩容」工程后,齐齐发力,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5%、13.4%和29.6%,成为海港集装箱吞吐的绝对主力。
据统计,至今共有40多家班轮公司在深开辟国际班轮航线146条,比去年净增15条。目前,深圳港被国家列为未来5年重点建设港口之一,为迎接下半年新一轮航运高峰的到来,世界各大船公司不仅新闢国际航线,而且纷纷在主干航在线更换大船、增加舱位。业内人士预测,深圳港今年将继续稳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四位。
另外,上海及连云港七月份累计货柜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升幅分别为26.8%和63.1%。连云港将长居沿海十大货柜港口之尾的中山港亦被排出榜外。上海的累计货柜吞吐量达1015万标箱,继续成为中国沿海货柜港排名榜首位,观乎其升幅走势,要超越香港相信指日可待。
高雄港七月跌7.04%
与此同时,面对中国港口雷霆万钧之势,台湾最大港口高雄港货柜吞吐量衰退幅度持续拉高,统计为77.1万箱,较去年同期的82.9万,减少5.8万箱,跌幅为百分之7.04%,这是近几年来最大的跌幅。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七月转口柜38.8万箱,较去年同期的43.7万箱,减少4.87万箱,跌幅高达11.14%。
累计今年前七月总吞吐量为554万箱,较去年同期的564万箱,减少9.9万多箱,减少率为1.76%。航商指出,业界纷纷调整航线布局,减少湾靠高雄港航次,改而增加大陆港口湾靠航次,是港口衰退主因。
勇不可挡的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昨日公布,新加坡港一至七月货柜吞吐量报1284万标箱,按年上升9.6%。PSA强调,虽然面对邻近港口的激烈竞争,但新加坡港的优势在于效率较高,货柜流转速度快。
图:正当中远─国际货柜码头繁忙地接待船只时,亚洲货柜码头泊位仍是空空如也,岸吊吊臂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