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皇东方航运委托英国权威的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就北欧港口货柜吞吐量严重滞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报告指出,北欧地区港口原本计划扩充十二个泊位,工程耗资约五亿四千万欧元(六亿五千三百万美元),设计吞吐量为一千一百万标箱,但由于环保议题及政府审批等因素影响,使基建工程进度远远落后于实际港口货运量增长,原定今年内的新增运力未能如期完成,导致港口出现挤塞及货柜船压港,损失惨重。
海皇东方欧洲部总裁阿普尔顿日前在安特卫普港举行的一个大型研讨会上指出,目前北欧港口的使用率达99%,平均整体使用率亦达87%,反映运力紧张,是港口挤塞的主因。他续称,如扩展工程能按计划完成,港口使用率可降至68%,确保港口能有效控制货柜的流通,货柜船压港造成的损失便可减少甚至消除。
要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需要周详的筹备过程。阿普尔顿认为,要有效提升当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所有有关人员,包括整个社会,海运及陆运的货柜工业、进出口商及所有有关的服务行业供应者均责无旁贷,而不应由港口单方面承担。故此,有必要向大众展示港口发展的理据,让所有人明白发展港口的决定乃经过缜密的考虑,并且对欧洲以至全球的经济有莫大的裨益,在筹备阶段达成共识,可减少日后工程的延误。
他引述统计数字,以04年为例,港口的处理能力为三千万标箱,低于实际的四千五百万标箱的货柜量,造成货柜压港。保守估计,至2010年,港口的货柜处理能力须提升50%,才足以应付货柜量的增长。
报告指出,如无任何工程延误,按目前通过审批的扩展计划,十年内港口的货柜处理量可提升至五千五百万标箱,港口使用率可维持在83%,稍低于德鲁里所计算出来的85%平衡点,即使用率高于85%,便会出现大规模的挤塞。
阿普尔顿劝喻业界互相合作,主动及经常与社会大众沟通,因为一旦港口挤塞,他们将直接或间接受影响。早日达成共识,可尽快落实工程,这样,即使面对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发展,欧洲港口仍能游刃有余。
图:基建发展滞后,使欧洲港口装卸应付能力明显削弱,业界与社会大众的看法不一致,令公众对码头经营者有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