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领域的狂风巨浪,中远这艘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远洋运输巨轮在奋争中前行。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说,市场萧条之时,正是苦练内功的时候。咬紧牙关,度过困难时期,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成长
航运业,是一个开放与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
“开放的环境逼迫我们按照国际标准锻造自己,否则就无法立足。”魏家福说。
中远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创业之初仅有4艘船舶。正是开放与竞争锻造了中远的“筋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航运业就实行了对外开放。目前,在中国航运市场上经营的外国航运公司有近百家,民营和地方航运公司更是不计其数。中远要面对众多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同台竞技,靠实力说话。
半个世纪风雨洗礼,使中远不仅实现了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远集团总控制运力达733艘,5490万载重吨,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成员单位1000多家。中远已成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
魏家福介绍说,中远散货运输集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中远集运是我国最大、世界第四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广远/中远航运是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的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公司;大连远洋是我国最大的油轮船队;中远太平洋码头集装箱年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五;中远船务修船能力稳居亚洲榜首。
在寒冬中苦练内功
航运与外贸相伴而生,航运业的变化有世界经济“晴雨表”之称。自2008年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低迷,全球航运业步入寒冬。
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中远就敏感地意识到这一问题。2007年8月,中远集团成立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专题研究小组,提出了应对措施。他们将外资银行债务转到中资银行,防止提前追债;将在外资银行的存款转入中资银行,防止外资银行倒闭;取消126艘散货船建造计划;低成本扩大船队。
“这一系列措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魏家福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中远取得了超过170亿元利润的业绩,实属不易。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远逆水行舟。魏家福介绍,中远集团采取了多项应对危机冲击的措施,苦练内功:
——强化大客户战略。中远集团与48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联盟。
——深化改革。2011年年底,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中远散货整合为一体,优化资源配置;为提高集装箱船队经营效率,中远集团启动了集装箱营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总部、区域和网点三级营销组织架构,理顺了营销机制和营销模式。
——大力降低成本。强化定额和对标管理,从源头上、各环节上抓好成本控制工作。中远集运深化节能减排措施,使单箱运力油耗同比下降7%。
——各板块各出对策谋生。集装箱船队适时出台相关航线的运价稳定和恢复计划;干散货船队进一步增强了货源控制的主动权,通过高位锁定利润,减亏增效;油轮船队努力创新经营方式,大力拓展内贸原油运输市场。
尽管市场剧烈波动,但中远集团牢牢把握航向。2009年,在全球大多数航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中远集团当年盈利14亿元;2010年再次创造了超过百亿的利润。
在惊涛巨浪中前行
2011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三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油价持续上涨,使全球经贸形势更加复杂,国内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量增速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
“正是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全球海运需求乏力。”中远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白培军说。
外部环境的恶化激化了全球航运界内部存在的矛盾。白培军分析指出,由于各家航运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订造的船舶从2011年开始交付,全球航运市场运力增速远远超过海运需求增幅。这一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增长超过26%,而需求仅增长3.7%;散货船运力增长超过14%,而需求仅增长4.5%;油轮运力增长6%,需求增长2.4%。
船多货少,竞争残酷。全球众多航运公司采取各种手段抢夺货源,运价持续走低。资料显示,到2011年12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全年平均下跌超过12%,其中亚欧航线同比下跌超过32%;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同比下跌超过43%。到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零运价争抢货源。
内外交困,全球航运市场继2009年全行业亏损后,2011年再次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航运公司全部陷入亏损,遭遇资金困难或申请破产倒闭的船公司不断出现。日本三光航运公司爆出财务危机,卖了12艘船仍难以摆脱危机;美国西海岸干散货经营公司宣布倒闭;韩国最大干散货经营者三善航运向法院申请破产。
中远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2011年全年实现海运量同比增长0.74%,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魏家福说:“中远集团目前资金储备充裕,集团今年要坚守住‘现金流’这一生命线。谁度过了严冬,谁就是胜利者。”
魏家福说:“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以深化考核为抓手,在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中脱困。”
中远这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仍要破浪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