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刘锋
食盐专营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今,按照国务院的宏观调控部署,这一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市场化竞争的时代即将来临,食盐专营企业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机遇也将同时出现在有准备的企业面前。
食盐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
过去计划经济下,居民基本生活用品的流通,基本上都是按照行政区划,由上一级行政级别的批发商批发给下一级行政级别的批发商,依次批发,直至到商品陈列的柜台。在层层批发的业态下,每一级批发商都是一个企业,企业间层层交易,导致交易总成本高、流通总成本高、流通效率慢、货物几经转手、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得不到追踪,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品质、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现在,新的零售连锁业态已经成为主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中间只有一个中间商,就是零售商。层层批发交易的环节没有了,物流纳入了一个统一的系统,质量时刻都能够得到追踪,这自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质量、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这一业态也是发达国家的主流业态。因此,在居民基本生活用品领域,传统的层层批发的业态将被取代。
在此背景下,食盐的层层批发也将发生改变,融入到当前全新的零售连锁业态之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整合流通渠道,将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科学的规律,是发展的规律。这一规律,从根本上动摇了层层批发的食盐专营体制。
目前,在居民基本消费品零售行业,超市、便利店、小区折扣店已经成为主流。在东部和中部的农村乡镇,也已经成为了主流,连锁也是这个行业的基本业态。目前,不仅是国外的沃尔玛、家乐福、欧尚、麦德龙、易初莲花等等,已经在零售行业全面开放的2008年之后在国内跑马圈地,国内的联华、华联、物美等等,也在全国跑马圈地。零售连锁如火如荼。
在零售连锁的背后,是2009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物流产业。事实上,在零售主业盈利水平方面,目前我国零售连锁企业之所以和国外同行相差几倍,这其中的成本,绝大部分来自于落后的物流系统。零售的成功不仅源自于街边的商店,更来自于背后的高效物流系统。而在物流领域,不是简单的修路架桥造汽车,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方兴未艾。
专营企业的转型策略
在零售连锁领域,沿海大城市已经趋近于饱和。例如,在上海,便利店的密度已经达到覆盖目标消费者4000人/店的密度,这一水平已经赶上了日本和台湾,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再开新店的空间,竞争已经白热化。在中部的武汉,大型超市比比皆是,平均每家大型超市(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仅服务目标消费者就10万人。当然,在其他城市,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零售连锁仍然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即使是国内最大的一家零售连锁企业,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达不到1%。在物流服务领域,市场发展的空间更大。
当前,如果食盐专营企业以自建零售渠道、或者自建物流企业的方式,进入现代流通业,困难将非常大。无论是资金、人才、经验、信息,都几乎为零,更无法与当前已经处具规模的零售和物流企业相抗衡。整个社会流通行业,目前即将进入兼并整合的阶段,从无到有的独立创业阶段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借鉴行业内已经成长起来的企业的经验和平台,通过合作来发展自己,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
这其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战略性投资参股其他流通企业,可以与其他流通企业合资办企,可以通过并购收购现有的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加盟或委托管理的方式投资流通产业,等等。但是,无论是进入零售连锁、还是物流服务,这两个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都是要跨越地域规模化发展,只有了规模化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