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绕开中国各个击破 买方损失不大接连妥协
纠缠大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有了初步结果,然而这一结果却并不是中国钢铁生产商所乐于见到的。短短一周内,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日本的新日铁、韩国的浦项制铁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米塔尔相继与铁矿石生产商达成协议,同意本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上涨19%。这样一来,一直拒绝接受涨价要求的中国在谈判中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压力倍增。
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是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他商品不同,铁矿石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在年度合同谈判中敲定。长期以来,日欧钢铁厂商一直主导着与国际铁矿石巨头的价格谈判,他们达成的价格就是国际市场的标准价,其他钢铁企业基本没有话语权。
然而,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都是中国,理应在每年的价格谈判中起到主导作用。近年来,中国的钢铁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同供应商的直接谈判,但效果一直不明显。2005年,中国就不得不接受了新日铁和巴西淡水河谷达成的涨价71.5%的协议。从2006年的形势看,中国要想在全球商品市场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买方、卖方都给中国压力
东京的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需求大幅增长,国际矿业巨头利用垄断地位操纵价格。近年来,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钢材需求猛增,铁矿石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巴西和澳大利亚三家公司的铁矿石供应量就占到了国际市场的75%,如此高的垄断程度必然没有多大的外力能够牵制这些矿业巨头的行为,他们对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面对最大的客户中国,这些铁矿石生产商在谈判中纷纷绕道而行,在其他消费国寻找突破口,希望各个击破,最终迫使中国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
铁矿石价格暴涨的另一方面原因来自买方阵营内部,日欧的很多钢铁企业容忍甚至默许矿业巨头的涨价要求,因为对这些企业来说,铁矿石涨价的不利影响要远远低于中国。以日本为例,它的大型钢铁公司很早就同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这几家铁矿石巨鳄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矿山,采掘铁矿石。日本钢铁企业虽然会因为铁矿石暴涨要多支付采购费用,但它们又可以从铁矿石暴涨中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抵消铁矿石涨价带来的损失,个别企业还能获得好处。而像米塔尔,虽然它是世界第一大钢铁集团,但其所需铁矿石主要由在印度的自有矿山解决,在国际市场的购买量较小,涨价对它影响有限。此外,日欧的钢铁厂商的主打产品都是高级钢材,缺少替代品,因此铁矿石的上涨费用能比较容易地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进一步降低了损失。
但对于中国来说,国内出产的铁矿石品质不高,大部分需要进口,产品又大多是低端钢材,成本很难转嫁,因此受铁矿石涨价影响很大。所以日欧的钢铁厂商在接受涨价要求的同时,也间接打击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
中国必须掌握价格主导权
对于涨价19%,中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并愿意为此展开持久谈判。但有分析师认为,在欧亚其他钢铁厂商接连接受涨价后,中国扭转乾坤的阻力将变得更大。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评论文章就认为,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已经陷入了孤立。如果涨价19%成为现实,本年度的铁矿石成交价格已经比2002年度增长了120%。“2005年我国因为铁矿石涨价多付出了57亿美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果2006年再涨,肯定会影响到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关于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今后的走势,分析人士的意见并不同。有人认为,在今后几年内,中国每年的铁矿石需求将继续以2000万至3000万吨的速度增长,而要满足这个增量就需要每年新建20个年产100多万吨的铁矿,因此在最近一两年内铁矿石的价格难以下降;有的分析师则认为,到2007年年底,仅在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地就将新开采出1亿吨铁矿石,产能不断增大,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发生逆转,铁矿石价格不久就会回落。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如果要在铁矿石定价上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改变国际采购模式,建立国际采购联合体,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那些大企业还应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在海外取得采矿权,建立铁矿石开采基地,促进铁矿石进口的多元化,形成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