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6日,商务部在广交会上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春季)》。报告预测,2006年我国商品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6000亿美元,增长速度有望超过15%,而外贸顺差可能回落。
多项措施扩大进口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刘海泉指出,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短期内迅速调整、实现贸易平衡的难度很大。
“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防止投资过热,投资需求下降因而带动进口需求的下降,这是2005年贸易顺差比较大的一个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说,“我个人认为,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投资势头还是比较强,估计2006年的顺差不会达到2005年那么高的水平。”
刘海泉也说,中国通过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一些企业征收出口关税来降低顺差数字,政府同时也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扩大进口上。
绿色壁垒将成为新问题
刘海泉说,2006年首季,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22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启动“特保”措施,涉案地区、涉案数量均比2005年同期高。
其中美国发起2起337调查;欧盟、美国就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规定提出了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启动“特保”调查。
李雨时表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品等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不过,中国正处于贸易快速增长期,贸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反倾销、反补贴还不是主要的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应该注意新型的贸易壁垒,比如环境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李雨时说,这些比较高的技术标准,中国企业可能达不到其要求,以至于丧失市场,这在今后几年将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