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2006年3月21日说,尽管2005年贸易摩擦频发,中国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出口保持稳步提高,实现出口额3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
其中,皮鞋出口171.1亿美元,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73.1亿美元,毛皮服装出口18.7亿美元,分别增长24%、17%和40%。同期,皮鞋、皮包和革皮服装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9%、14%和3%。
牛建国在“2005年皮革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暨真皮标志品牌发布会”上说,中国皮革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普遍达到国际中档水平,部分轻革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品牌战略成效显著,森达、康奈、奥康、百丽等品牌企业通过设立品牌专卖点与国际名牌实施销售资源共享。
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行业已有23家制革企业获得“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使用资格,400多家皮鞋、皮衣、皮具产品获得“真皮标志”证明商标。
牛建国指出,近年来中国皮革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出口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2005年皮面皮鞋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仅占33%,且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虽然出口数量增长较快,但单价增幅缓慢。
2005年,欧盟、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分别采取反倾销调查等措施,相继对中国鞋类、旅行用品及箱包、球类产品等实施贸易壁垒。西班牙、俄罗斯先后发生烧鞋、扣鞋事件。本月16日,欧盟宣布同意对中国的皮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2005年是中国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第一年,贸易摩擦的增多并非出乎预料。”中国皮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淑华说。她表示,中国皮革企业应平静面对贸易摩擦,一方面积极应诉,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学习和运用国际贸易规则,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张淑华指出,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和贸易格局始终遵循着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向低的地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使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也难以挽救那里的制鞋企业,却会损害消费者、相关经销商和已淘汰制鞋业的国家的利益。”
她说,成为皮革生产大国是历史给中国的机会,中国愿意把这个机会奉献给世界。中国皮革企业正在通过融入全球文化、树立企业诚信,积极寻求与各国制鞋企业“双赢”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