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些年来,全球贸易摩擦出现了新的趋势。
从产品看,已从个别产品倾销与反倾销摩擦阶段,逐步向多产业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等方向发展。
从国别看,已从欧美贸易摩擦向美日贸易摩擦、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发展。
从手段看,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区域贸易的排他性正日益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武器。从国际经济协调来看,已从单纯的贸易问题,向汇率、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社会责任以及经济管理模式等深层次、体制问题深入。
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和多发的三大主要原因是竞争力、逆差和选情。
贸易摩擦通常表现为国家之间不同产业的冲突,究其根本原因是由贸易双方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引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带来新生机。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日趋激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反倾销、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贸易一方巨额顺差或逆差极易引发贸易摩擦。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用经济模型证明,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如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两国之间就会发生“激烈摩擦”;如果超过2%,就会引起报复措施;如果对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成为政治问题。以中美贸易逆差为例,据美方统计,尽管2005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0%,但美对华贸易逆差也激增了24.5%,达到了2016亿美元。2006年3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贸易年度报告说,中国仿冒和盗版产品盛行。敦促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是美国2006年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心。在该份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长达472页的报告中,用了相当篇幅谈论对华贸易。另外,美国政府近日宣布,2006年,美国将就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加大诉诸世贸组织的力度。美国政府的这一计划的背景是美国对华和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激增,导致美国国会迫使布什政府通过严格执行贸易协议条款打开其他国外市场。
贸易摩擦经常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进口产品适用贸易救济法,从而对国内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美国已经发起了数以千计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在这些贸易救济措施背后,总隐藏着某个利益集团的巨大经济利益。例如,美国钢铁行业不仅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美国钢铁工人在国会和政府选举中的态度对美国两党的胜败也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因为美国钢铁产业的重要性,才导致无论是共和党政府还是民主党政府都极力通过采用各类贸易救济措施来为国内钢铁产业提供保护。据不完全统计,1980~2001年,美国对进口钢铁提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立案数为538起,占总立案数的42%;其中,仅1995~2001年的短短7年里,贸易保护措施立案数(含3起保障措施立案)就高达201起,年均约为29起,占总立案数的66%。2002年,布什政府对钢铁产品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179项,在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所占比重为58%。因此,美国无论将来谁入主白宫,在制定外贸政策时,都会以国内选民的利益为重,即使引起与他国贸易摩擦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