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办的“统计数据的冲击——重新认识中国经济”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了GDP数据修正后各自的“喜”与“忧”。
一喜:公共部门风险下降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数据修正后,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比以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从2004年的2.5%左右下降到今年的2%以下,这表明公共部门的财政风险下降。中国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以及宏观税负等数据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向下修正。
二喜:单位GDP能耗下降20%更有保证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朱跃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实现更加有保证。在此次GDP增多部分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93%,使得第三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而第二产业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目前中国工业能耗占整个能耗的70%,工业用电量所占比例也达到了70%。中国经济结构方面的进一步优化,也预示着降低单位GDP能耗目标实现起来将更加有保证。当然,从另一方面讲,由于目前GDP“突然增加”,中国当期的单位GDP能耗必然“自动”下降,这将使能耗下降20%的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一忧:地区收入差距可能有所拉大
通过此次经济普查,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到GDP2.3万亿元增量的93%。其中,个体和私营经济成分占较大比重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普查后的增加值比常规统计多出近1.5万亿元,又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指出,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相较中、西部来说发达,此次GDP增量的绝大部分为第三产业,这表明,中国东中西部收入差距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二忧:就业途径受到“挤压”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陈全生则从另一个侧面表示出对中国今后就业压力上升的忧虑。在他看来,在目前就业状况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二产业比例下降,说明中国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吸纳劳动力能力很强的第二产业目前来说发展得还很不够。从这方面来说,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途径受到进一步的挤压。也说明要特别注重发展与二产关联性强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
三忧: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上升国际责任加大
由于GDP的上调,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认为,GDP数据“变大”后,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也很有可能进一步上升。相应地,包括缴纳联合国会费(按一国正式公布的GDP为基数)在内的一系列承担国际社会的义务与责任也将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