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经济学家一致看好2006年宏观经济的走向,认为不大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他们表示,需求不足可能再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出席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秋季报告会”的经济学家们建议,通过调整政府支出,解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以及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税负以增加可支配收入等手段来扩大内需。在分配制度上,专家指出应该“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多地重视社会公平。
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
社会科学院数量所所长汪同三预计,2005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明年可以保持在8.9%的水平,而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分别为1.9%和2.1%。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张汉亚也同样持乐观态度,他预计2005年的GDP增长率在9.3%—9.5%之间,但对2006年的增长率,张汉亚的预计相对谨慎,认为将保持在8.3%—8.5%之间。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张汉亚建议明年切实贯彻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发行建设国债,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扩大消费是重中之重
专家一致认为,需求不足将再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该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宏观调控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重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认为,根本的方法是调整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关于居民消费信心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支出,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减少储蓄。他说,只有把储蓄率降下来,才能把投资率和过大的顺差降下来,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转变为依靠内需。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大用则认为,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是“免穷人的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主任张培森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宏观税负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今年将达到20%(小口径统计),预计到“十一五”将达到24%左右,这个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他建议加快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基础。
分配上应更加强调公平
经济学家刘国光认为,在分配制度上应该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他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社会公平放在第二位,和“更加重视社会公平”不一致,不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刘国光表示,过去设想在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是相互替代关系,后来发现是辩证统一关系,差距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提高效率。目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已经造成社会不和谐,导致我国基尼系数超过发达国家,目前也是我国历史上贫富差距空前大的时期。
重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张汉亚表示,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上头连接钢铁水泥等行业,下头还连着装修,并能带动家电家具等消费。如果房地产的增速下来了,会带动整体经济往下走。国家应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他认为应该保留预售制度。
另有专家建议,完善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整,改革住宅产业政策,政府应大力发展廉租房。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以完善包括信贷、证券、保险在内的房地产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