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闭幕的第十四届东北亚经济论坛上了解到,在世界经济发展越加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处于东北亚地区中心腹地的中国东北三省,与同处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朝鲜、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区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与会专家认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经济中居重要地位。中、俄、日、韩、蒙、朝六国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制度各异、经济结构有别,但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既可以发展资源互补的垂直分工合作关系,也可以发展竞争互补的水平分工和产业内合作关系。
一直致力于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东北亚经济论坛主席赵济利认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活跃,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但不容忽视的是,民间热情高于政府行动,特别是由东北亚各国共同推动的多边合作较少。
东北亚地区可开发资源十分丰富,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上世纪80年代末,东北亚各国都提出过地方性和次区域性经济合作设想,如“环日本海(东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俄罗斯与中国边境贸易合作、中朝边境经贸合作等等。
1991年底,在东北亚经济论坛的推动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实施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计划,1995年,中、俄、韩、朝、蒙五国正式签署《关于建立东北亚和图们江开发区协调委员会的协定》等三项协议。随后日韩、中日、中韩之间先后在“10+3”东亚合作框架下签订了相应的协定。
以贸易先行为特点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到2004年,中日间的贸易超过1600亿美元,中韩超过630亿美元,日本和韩国分别成为中国的第一和第六大贸易伙伴。
但与欧盟地区内贸易占其总额的63%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4.1%相比,东北亚中日韩三国间地区内贸易与贸易总量比重仅为19.3%,差距较大。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今年7月24日宣布,为了更有力地促进图们江区内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该机构将扩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范围,使其再扩大到包含韩国的部分地区、中国的东北三省和俄罗斯的两个地区。东北亚5国已于9月2日共同签署了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将1995年的协议延长了10年。
“东北亚区域合作已经不再是经济方面的合作,而逐渐介入政治领域。”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巴维尔·米塞基尔认为,东北亚地区正在通过经济、交通、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促进政府做出决策,促进东北亚六国探讨不断扩大区域性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