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贤
中国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重庆航运交易所挂牌成立将近两年。其吸引航运企业、货物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成为中国加强内河航运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软实力”的典型案例。
12日在重庆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雄耀说,于2010年9月29日挂牌成立的重庆航运交易所(简称重庆航交所)被赋予了5大任务,即发展总部经济、开展航运金融和货物交易服务、做大船舶交易市场、发布航运信息、促进航运人才交流。
重庆航交所董事长何升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内河航运的运量、基础设施并不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被拉开差距的恰恰是“软实力”方面。
2011年,长江干线完成货运量16.6亿吨,约为密西西比河干线的3倍、莱茵河干线的4倍。与运输量的领先优势相对的是,长江航运还未真正建立起覆盖全流域的综合服务体系。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王明志在研讨会上透露,未来中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之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重庆航交所正是中国打造现代内河航运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记者近日探访位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综合服务大楼的航运交易综合服务大厅。这里可提供航运交易、船舶交易、金融、保险等各项服务,但人迹寥寥,因为更多企业在这两年内已习惯于在重庆航交所提供的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各种交易活动和信息查询。
从航运交易综合服务大厅到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中国内河航运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软实力的一个缩影。而在航运保险、金融等高端服务方面,重庆航交所也有突破。事实证明,加强现代内河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之举收获颇丰,集聚效应明显。
梁雄耀说,目前,重庆正逐步成为大型跨国航运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聚集地。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台湾长荣、日本邮船、韩国韩进、法国达菲、中国中远等世界前20强著名航运企业中,有17家已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或建立子公司。世界排名第三的新加坡东方海皇已将其大中华区行政总部由上海迁至重庆。
此外,2011年在国际航运市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重庆航运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双双突破亿吨大关,分别达到1.18亿吨、1.16亿吨。因为航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周边省市中转量占重庆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的40%左右。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费维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庆利用航交所平台吸引世界大的航运公司和国内航运企业来注册,可以说是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产生集聚力,促进内河航运中心形成的典型案例。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要关注航运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航交所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