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顺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抢抓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主要方向,打好转型升级的攻坚战,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出台了包含1个意见、4个支持办法和1个评价实施细则的“1+4+1”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
据介绍,“1”个意见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主要是结合海淀区新时期发展新要求,做好政策调整顶层设计,重点突出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科技创业活力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产业发展等四大模块。
“4”个支持办法包括:《海淀区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支持办法》,围绕创新创业环境要素,重点聚焦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环境、研发服务平台环境、知识产权服务环境、融资服务环境、信用服务环境等五大子环境建设,简称“创新环境五条”;《海淀区激发科技创业活力支持办法》,主要以激发创业活力为核心,重点聚焦创业对接平台、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创业企业市场培育、创新创业交流活动等五大创业板块,简称“创业活力五条”;《海淀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办法》,主要围绕创新链,重点聚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力,提升多主体协同创新力,以基金等运作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强化专利、标准、品牌竞争力,提高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水平、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等六大创新竞争力板块,简称“核心竞争力六条”;《海淀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办法》,主要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引进、存量企业服务、产业聚集区建设、楼宇经济发展、产业有序转移等六大产业发展板块,简称“重点产业六条”。
“1”个试行评价方法指《海淀区技术创新项目市场化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主要是以筛选优质技术创新项目为主线,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核心区创新项目市场化评价方法,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及时发现和支持一批符合核心区产业发展定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项目,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据悉,“1+4+1”政策体系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新时期首都面临重大战略转变等大背景下,中关村核心区根据实际需要对2012年实施的“1+10”政策体系进行的较大调整和完善,其最大亮点在于支持方式、支持对象和支持领域3个方面。
在支持方式上,新政策重点加大了对支持项目“后补贴、后奖励”等支持方式,提高注重绩效的“事后补贴”专项比重,实现支持方式“效果化”转变。
在支持对象上,新政策实现“普惠制”转变。更加突出对各类创新平台的支持,弱化对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机构的散点式支持。比如,政策提出支持服务载体设立创新驿站,建设创新导师队伍,根据效果,给予运营主体最高50万元奖励。另外,服务载体年度定向输送5家以上优质企业落地核心区的,将根据企业贡献,对服务载体最高奖励100万元。
在支持领域方面,突出对高校和院所创新效能释放、重点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等内容支持。其中,在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增设了鼓励高校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等新内容;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新纳入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重点产业发展2个支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