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简单释放或冻结流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相比,如今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公开市场探索新的流动性调控方式,这一方式被业内称为“扭转操作”,已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近两年来,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总体小于到期量,余额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及作为定价基准的有效性。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开展了到期续做。
央行在其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了这一操作细节。报告称,续做对象是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影响力相对较大的金融机构。续做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并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报告指出。
央行披露央票续作之后,市场上有关“锁长放短”的中国版逆扭转操作的说法不绝于耳。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锁长放短的“扭转操作”与美联储买长卖短的“扭转操作”有明显不同,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金融市场 平稳运行。
“央行此举与美版扭转操作有根本不同。”光大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央行意在“量”而非“价”。央行主要以流动性置换为目的,而非以改变收益率曲线为目的。
“中国央行在续做到期3年期央票的同时提供短期流动性,追随国际潮流的人将之称为中国的‘扭转操作’。”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同为扭转操作,其实目标殊异。美联储“买长卖短”意在价格调控,是为压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中国“锁长放短”扭转,与价格无关而重在数量,意在通过长期锁定流动性而消解市场对过多货币存量的担忧。
此外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也有对冲金融机构期限错配之意。
近两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规避监管,对同业等短期批发性融资过于依赖,“短融长放”的业务扩张较快,这在流动性出现波动时放大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而今年6月份在银行间市场上演的“钱荒”现象,即源于此。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认为,央行如此操作属于“逆期限错配”,和其最近的政策思路一致,即适当降低商业银行体系在资产负债端上的期限错配情况,降低商业银行进行期限错配的冲动。
央行表示,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流动性供求方向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部分到期的中央银行票据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它政策工具相配合,有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