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我省境内共有京广、京九、京哈、京沪高铁、京石武高铁等国家主要铁路干线18条,总里程3200多公里,途经11个设区市、113个县(市、区),沿线常住人口560多万。特别是18条重要干线中有11条经河北通往北京,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政治责任重大。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始终把确保铁路安全畅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统筹安排部署,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维稳体系统筹考核奖惩,纳入环京“护城河”工程建设统筹设计规划。各级护路组织充分运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方法,组织发动沿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格局。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铁路沿线建立起以路地公安机关为主力,以路地专职护路队伍为骨干,沿线村居、校企治安巡防队伍为辅助,铁路护路联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铁路治安巡防架构,通过科学调配护路力量,织密巡护网络。目前,全省1881名护路干部、路地专职护路队员和18000多名铁路护路志愿者,风雨无阻守护在铁路一线,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中,全省实行挂图作战。省护路办统一制作了铁路沿线11市、113个县(市、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示意图,标注了重要桥梁、隧道、涵洞和沿线两侧2.5公里内的村居、学校、企业、涉爆单位,并注明各责任路段的责任人、力量分布和防范重点等信息,为护路工作部署、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各地以铁路线为中心,在铁路两侧建立起“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铁路安全保护区内,重点防止破坏、危行、拦车断道事件的发生;第二道防线为铁路安全保护区外至两侧2.5华里,重点将危及铁路安全的各类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道防线为铁路沿线两侧各2.5华里以外,重点收集社会面上可能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信息情报,提早应对。
为优化铁路治安环境,各地对铁路沿线重点部位、场所、行业、人群进行“地毯式”滚动排查,对铁路沿线废旧金属收购、涉爆等重点单位加强监管、整治,对各类违章建筑一律拆除,对违法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同时,加强行业、场所等管控,逐人、逐单位、逐场所签订保证书,建立资料库,防止漏管失控。排查出的涉路矛盾纠纷,分为“可化解、可稳控、可能激化”三个等级,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逐级明确化解稳控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上一级挂牌督办,对重大矛盾纠纷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限期解决。
针对涉路突发事件,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时、妥善处置。对重点疑难问题,护路成员单位通过联席会议进行“会诊”,研究制定对策,明确责任,及早介入,限期解决。对突出的涉路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调解中心的作用,进行联合处置,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创新是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重要生命力。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各级党委、政府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我省探索建立了护路志愿者管点、专职护路大队管线、地方公安管片、铁路公安管段的“四位一体”巡逻防控机制,建立了明察暗访督导检查机制,责任倒查与追究问责相结合,有力推动了护路措施的落实。
各地不断探索适合新形势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保定市以职业化建设为抓手,促进护路队伍管理规范化、正规化;承德市创新“五建五联”机制,构筑路地协作平台;邢台市狠抓队伍管理,夯实护路基层基础;石家庄市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活化宣传载体,强化爱路护路宣传教育……
这些探索和创新,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构筑起铁路安全的铜墙铁壁。
全省连续10年没有发生影响铁路安全的重大案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