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15年)》指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应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支撑,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供应链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连成一个整体结构。要想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不仅要打造“运进运出”的货物运输通道,重要的是要打通制约供应链发展“瓶颈”,搞活国际经济贸易,扩大对外产品流通,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所以,贯彻落实《规划》指导思想,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支撑,就必须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积极引用国际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集疏便捷的货物场站和设施,构建河南“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发展体系,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开放功能。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广泛开展跨国贸易活动,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需求商的协同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体系,强化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广泛开展跨国贸易活动,促进多方合作共赢。
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整合进程,打造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开放高地,快速建设智能手机制造和电子部件的全球采购、国际分拨中心;注重吸引规模化珠宝饰品、高档服装、工艺美术制品等终端、高端产品;吸引国内外大批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时装、花卉等特色国际贸易业务,在中原河南展开运营。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打造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富有活力的国际合作发展跨境贸易开放新高地。
近两年来,我们在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充分运用可靠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体系,不断加大“E贸易”平台货站、堆场、仓储、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注重规范和简化转关手续,降低中转成本,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研发设计等功能,建造跨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全球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发挥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完善高效率的管理运转机制,强化陆空衔接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带动了高端制造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推进全国“E贸易”试点项目运营,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提升开放门户功能,营造宽松经营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而且还有利于积极探索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建设内陆口岸后续监管场所,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
组织跨境贸易就应努力促进海关、商检、边检等部门对外开放通道的互联互通、高效运转,促进出口产品业务的通关便利化与快捷化。加快促进海关、商检、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服务。积极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试点工作。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切实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建立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使集装箱运输突破原来的“港到港”、“站到站”,进入“门到门”的多式联运网络。完善通关联络协调机制,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抓紧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参与全球投资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还应尽快打通中西部货运通道,加强与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联动发展,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合作交流,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促进合作共赢。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开展业务合作,着力研究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建设全球产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加快推进保税中心内部路网建设,打造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节点,为内陆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平台,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努力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支撑,为中原经济区增添活力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