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如何做好航空经济转型的第一块“试验田”?又如何形成具备特色的发展模式?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优化航空业布局
《规划》明确提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构想,即到2025年建设成为“大枢纽”“大都市”,形成“大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卫将郑州航空港的获批视作一次“重大突破”,“规划的批复实际上是为中部地区包括中原经济区的对外开放、产业转移升级、四化同步发展构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新高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内陆地区将以开放的姿态加入进程找准自己的位置。”
对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前景,业内人士和专家十分看好。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郑州地处交通网络汇集地,具备先天的区位优势和人力优势,可以利用航空和地面交通的优势互补,实现最短时间内的物流分流。”
数据显示,在去年航空物流特别是航空货运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12万吨,货运增长速度近50%,在全国千万级机场中位居第一;新开通货运航线9条,引进货运航空公司7家,货运航点可达莫斯科、阿姆斯特丹、卢森堡等多个国际城市,以及上海、深圳、杭州等8个国内城市。
张大卫认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航空业发展压力很大,郑州发展起来以后,就可以分担一些周边大门户机场的压力,“京沪可以专心打造世界级客运枢纽,郑州来做货运枢纽,优化分工发展。”
大力发展空港经济
《规划》提出,实验区是郑汴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期为2013年~2025年。
国务院在批复中也指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于优化我国航空货运布局,推动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张大卫表示,作为首个获批的航空港实验区,郑州航空港改革性地发展航空经济,即以机场枢纽为核心区域,以航空运输特别是航空物流为纽带,吸引关联的产业、服务支撑类的产业整合集中。
对此,陈耀深表赞同:“北京、上海等国际航空枢纽吸引的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国际航线以及国内主要干线的航运上。郑州航空港要实现差异化发展,除了发展航线外,还要聚焦于建设能够拉动航空物流的产业,提升航空维修、制造等一系列与航空服务业相配套的服务建设。”
陈耀认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能够带动产业布局调整,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的战略转移也会起到重要作用,“保税区和产业园区吸引企业进驻,在电子信息、精密设备建造以及航空材料制造等方面都将形成更加绿色、智能、人性化的发展,也能不断促进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
目前,郑州机场周边已经聚集了很多高时效性的、高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据了解,今年郑州航空港区将依托富士康项目,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围绕富士康科技集团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机械(600984,股吧)材料产业园、电子产业园、机场电子交易展示中心,计划引进重大项目220个,完成总投资786亿元。
郑州海关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航空港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具体内容还在研讨中。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市长吉炳伟建议,应“支持实验区在航空管理方面开放机场航权,在郑州飞行管制区开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支持实验区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依托保税区,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惠政策覆盖范围;支持实验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允许实验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同时,加大对实验区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