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回收后制成食用油重返餐桌的事件频繁曝出,这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无法摆脱的阴影。而将地沟油作为生产新型燃油的原料,是否能改变这一局面?
航空碳税推动地沟油变身
8月16日,北京昌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与美国波音公司正式启动双方在技术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一个总投资为25亿元的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而其首个研究项目,正是探索使用废弃食用油(国内俗称为地沟油)提炼航空生物燃料。
其实地沟油“上天”并非最近才有,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就已经启动生物航空燃料研发工作,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工艺优化等实验室研究工作。2011年10月,中石油与霍尼韦尔UOP合作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料试航成功。而最近为人们熟知的,则是今年7月,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铭环保)将地沟油转换而成的生物柴油,提供给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作为航空燃料。虽然据报道双方仅是签了意向书,并没有签署正式合同,此次合作却也引起了业内外人士对于地沟油回收利用的热议。
目前,生物燃料仍然多以麻风树、海藻等作为原料,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表示,之所以在众多的生产原料中选择地沟油,是因为中国的废弃食用油资源潜力巨大,对于增加生物燃料的供应量很有帮助,同时,也能使原料的可选择性更强。
而作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中石化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申请受理研发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一旦审定通过,就能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运作程序。
“传统航煤对于大气的污染十分直接,而地沟油提炼的生物燃料就没有这个问题。”中石化总部新闻办的工作人员肯定了生物燃料在环保方面的积极意义,“与海藻等其他原料相比,餐饮废油提炼生物燃料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
“中石化的生物航空燃料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目前,我们也正在积极拓展生物航煤原料来源。”但在自身的研发进度与运营问题上,中石化的态度十分谨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诸如投入产出比等尚无从说起,一切以2月28日申请审定仪式上发布的信息为准。
以地沟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是否具有市场推广价值?资深石化行业分析师柴沁虎认为,这些其实并不是重点,“欧盟开始限制飞机的碳排放,而地沟油提炼的生物燃料可以规避这个问题。”
有人曾质疑地沟油 “上天”是航空公司为了提升形象而进行的炒作,柴沁虎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在他看来,航空公司是真的“没办法”了。
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欧盟航空碳税法案对世界各国的航空业影响巨大,中国国航董事长于今年6月11日表示,欧盟航空碳税将使中国民航业在2012-2020年间增加成本179亿元。而一直在不停压缩成本的航空公司,只有把省钱的希望寄托在使用生物航空燃料代替传统燃油上。
在此压力下,作为中国商飞在大飞机项目上的竞争对手美国波音公司选择了与中国商飞一起开发生物航空燃料。波音公司中国区总裁马爱仑表示,碳排放等行业问题无法由单独的一家公司来解决,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治理地沟油应重点监管购买者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利用地沟油制造生物燃料仍面临着成本昂贵与收集困难两大问题,据统计,生产新型燃料的成本是普通燃油的3倍多,高昂的生产与管理成本之下,民间应用暂时还无从谈起。
相比成本问题,地沟油的收集问题更为棘手。数据显示,绿铭环保从2007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处置废弃食用油脂仅1400多吨,月均处置的地沟油不足30吨,长期处于原料不足的状态。据业内人士估算,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燃料的利润大约为30%,而回流餐桌的利润则高达400%。不少企业打着生产“生化柴油”的幌子,悄悄从事着违法的勾当。
“政府应该重点监管买地沟油的企业,这样才是治理地沟油问题的根本。”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专家委员宁守俭呼吁,“治理地沟油的难点不在源头,而在于最终归宿。既然有人高价收购,只要管理好这个收购的企业,问题就能解决。”
“关键还是政府在淘汰地沟油流向餐饮行业上的不力,监管难度太大。从这个角度看是把地沟油用作生物燃油原料的最大好处。”柴沁虎认为,虽然过程缓慢,但是此消彼长之下,必然会将地沟油的去向逐渐“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