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年,民营资本终于获得再次进军国内民航业的机会,面对如此巨大的民航业市场,很多民营航空公司都在思索如何去“以小博大”,赢得属于自己的那块“大蛋糕”。
2月24日,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目前有3家民企正准备申请成为民营航空,一旦条件符合,当局会积极给予扶持和帮助。虽然国有控股企业在航空运输业中占有一定的规模,但中国政府包括民航局都在积极支持、鼓励民营航空企业的发展。
“此次审批松绑,说明民航业当前的状况同以往已经不同,产生了新的需求和市场,需要作出相应变化,且民航业十二五规划投资巨大,放开新设立航空公司的审批有利于吸引地方政府投资,从而带动民航业整体发展。审批窗口开放还有利于打造我国大航空产业,完善航空产业链。”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告诉记者。
然而,国内民营航空公司5年间的成长进程并不如发展初期所预测的一帆风顺。
对此,奥凯航空公司创始人刘捷音就曾感慨道,国有大公司在航油、航材、机场费等方面都能拖欠,而民营航空公司就必须得按时缴费,否则对方就停止服务甚至被告上法庭。民营航空公司在近5年中惨遭淘汰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民营航空所拥有的行业资源远远落后于国有控股公司,两者竞争能力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民航业是资本密集度很高的行业,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而民营航空往往很难获得稳定的资本支撑,且民航业对专业性要求很高,这也是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的一个先天短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用航空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对记者表示。
同时,黎雪荣也指出,民营航空公司在航线结构、飞行员储备、运转资金以及融资方面都远不及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整体规模小,行业影响力弱,话语权丧失;航空刚性成本高,民营航空公司发展低成本经营的优势难以充分体现。
黎雪荣强调,民营航空发展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航空企业的航线进入管制未有实质松动,且上游保障及延伸服务等领域,诸如航油、航材和航空信息等也都处于国有垄断状态,造成航空公司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此次利好信号传出后民营航空的发展,高远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民营航空应该抓住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市场差异化入手,针对不同的人群,培养自己的客户群体。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民营航空可以尝试与旅游、快递等快速增长行业联手,打造新的产业链条。而且近年来区域化民航市场的扩大也为民营航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从民营航空自身角度考虑,黎雪荣表示,民营航空想要“以小博大”,获得更多的市场“蛋糕”,就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明确市场定位、优化航线结构、调整机队布局、改进业务流程、精简组织机构、储备和调配人力资源、培育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重视企业的品牌经营与维护等的具体工作。同时不能忽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尽可能争取到一些政策支持。
本文关键词:政策利好,民营资本,航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