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前世”:多元化走向专业化(附图)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7-3-28 16:55: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中远太平洋自1994年12月19日上市之初,意图收购一些相关但非主流业务,包括船舶运输业务、涂料生产业务、集装箱生产业务、银行业务及电子商贸业务等。

  著名财经专家郎咸平曾经对中远海运港口的“前世”——中远太平洋和招商局港口的“前世”——招商局国际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据其介绍,中远太平洋曾投资涂料、银行等非主营业务;招商局国际曾投资公路、集装箱制造、油轮等业务,但最后,两家企业都成为了以港口业务为主的企业。

  中远太平洋

  中远太平洋自1994年12月19日上市之初,意图收购一些相关但非主流业务,包括船舶运输业务、涂料生产业务、集装箱生产业务、银行业务及电子商贸业务等。但其所收购的非主流业务,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遭到市场的反对甚至造成亏损。如在1995—1996年,购买的集装箱制造和涂料厂,于2002年度只占中远太平洋总体收入的极小部分,收入非常微薄。而在2000年宣布收购电子商贸、船运业的业务则遭到市场的反对,股价在一个多月内下跌28%,由7.2港元跌至5.2港元,最后中远太平洋只好撤回此两项收购项目。在1997年收购廖创兴银行的20%股权,更使中远太平洋的亏损达7亿港元之多。

  中远太平洋于2000年6月,采取卸除非主流业务的策略,一步步卖掉亏损业务。2002年6月,中远太平洋卖掉其4.99%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的股权;2003年8月,卖掉亏损的香港内河码头10%的股权;2003年11月,卖掉上海和天津涂料厂20%股权。

  集装箱码头业务是中远太平洋自1996年以来的投资发展重点,希望完善运输环节上中下游业务的垂直整合。

  事实上,中远太平洋自1994年上市至2002年,其股东应占溢利中的83%~100%来自集装箱租赁及码头业务,其他业务所占比例未超过17%,且大部分时间未超过10%(见表1)。

  从收购的数目上来看,1995—2003年收购项目共21个,其中12个为码头业务。从收购的金额看,总投资金额8.94亿美元中80%以上用于码头投资。

  1995年11月7日,中远太平洋进行第一次码头收购:从和记黄埔港口手中购买中远—国际货柜码头50%的股份(和记黄埔港口占有另外50%)。此码头自购入以来,经营良好,业绩稳定,一直为中远太平洋码头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

  1997年3月24日,中远太平洋完成对中国内地4个码头的收购,该4个码头分别位于盐田、上海、张家港、青岛。

  2001年12月至2002年年底,中远太平洋分别收购位于大连、青岛及蛇口的3个码头。

  市场对这三次收购浪潮的反应基本相似,即先跌后涨,但跌幅越来越小。这说明,开始时市场对收购心存疑虑,但由于所收购的码头经营业绩理想,致使投资者信心反弹。

  得益于那段时期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远太平洋的经营利润率一度超过其他两家主要的港口运营企业——和记黄埔港口和招商局国际(见表2)。

  郎咸平指出,与最大的码头营运商和记黄埔港口相比,中远太平洋的码头地域分布较为狭窄,主要集中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只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业务框架相对脆弱,风险也较大,因此,2003年11月,中远太平洋投入运作新加坡新港码头,2004年购买美国长岛集装箱码头,都体现了中远太平洋在致力成为亚洲区领先的码头运营商的前提下,发展其他区域的枢纽港口,以减少过分集中于一地的风险。

  如今,中远太平洋已更名为“中远海运港口”,从名称上就确定了其将港口经营作为主营业务。目前,中远海运港口仍在不断通过重组,集中资源发展码头业务,把握未来发展枢纽港机遇。中远海运港口坦言,其在母公司中远海运集团的支持下,未来会成为更为专业化、更具竞争力的码头营运商。

  招商局国际

  招商局国际重要的业务转型发生在1997年。在1997年以前,招商局国际的主要业务只有油轮业务及集装箱制造。1997年开始有新的经营理念,即把港口业务做强,并收购公路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1997年7月,招商局国际除了收购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23.73%的权益,还得到母公司注入的中国内地5条收费公路的权益。1998年1月,收购香港现代货箱码头20.3%的权益。招商局国际的四大核心业务——港口业务、集装箱制造、收费公路和油轮业务,便从此成型。

  招商局国际从2000年开始不再增加公路投资,缘于公路业务受到天灾等影响,原本稳定的净利润开始不断下降;同时,不断收购港口业务,因为那段时间中国内地经济起飞,进出口贸易剧增,对港口业务的需求很大,发展潜力巨大。因此2000年以后,港口业务的利润占了招商局国际总利润的很大比重,而且逐年上升(见表3)。从上市至2004年,招商局国际共有约27项收购,其中20项为码头业务,超过其70%的收购活动。而油轮业务于2004年剔除,公路业务于2007年出售。

  从2001年起,招商局国际对码头的收购开始着重控制权。2001年收购的招商局货柜服务及招商港务(深圳)均拥有100%权益;于2002年收购的蛇口集装箱码头二期及深圳妈湾码头,分别拥有51%及60%的权益;于2003年收购的深圳市招商局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及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物流项目,分别拥有60%及90%权益。而于2004年招商局国际与宁波港务局、宁波大榭开发区投资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三方联手共同发展宁波大榭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招商局国际、宁波港务局和宁波大榭开发区投资控股公司,分别占此项目的45%、35%和20%的权益。虽然招商局国际所占的控股权少于50%,但它是单一最大股东,并拥有此项目的管理权。

  整体来说,招商局国际的业务策略及方向是集中基层业务,以求达到专业化的效果。

  目前,招商局国际也已更名为“招商局港口”,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港口开发、投资和营运商,在中国沿海主要枢纽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网络群,并成功布局南亚、非洲、欧洲及地中海等地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