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玲
被称作“经济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近日似乎上了一点“虚火”。自今年8月份以来, BDI指数在震荡中一路上扬。截至10月25日,BDI报收2161点,相比8月1日的1256点,累计涨幅达70%。
面对BDI指数画出的强劲的复苏曲线,航运业界却似乎并没有触摸到真实的回暖迹象。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仅为72.77点,首次突破景气分界线,一举跌入较为不景气区间,显示了航运企业家对市场预期暗淡。此外,航运巨头利润大幅下降的消息不胫而走,中远航运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近68%。这让人不由得开始深思,BDI指数持续上涨,究竟是对市场复苏的真实预判,还是人为投机的故意操纵?
降下来的价格由海运费来填补
事实上,BDI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BCI,即海岬型指数,对BDI指数的近期暴涨作出了主要的“贡献”。目前,BCI正冲向年内最高点,截至25日,BCI报收3638点,相比于8月1日的1738点,累计涨幅翻了一倍。
众所周知,海岬型船以运输铁矿石为主,从以往来看,铁矿石价格和BDI指数基本处于同起同落的态势。如此看来,这波疯狂的上涨趋势背后,铁矿石仍是主角,而澳洲和巴西的三大矿商或许正充当着导演。
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在近两个多月来的涨势中,虽然BDI指数持续震荡走高,但国内铁矿石价格反而是在不断走低。在数月前每千吨190美元左右的基础上下跌了15%左右,而现货市场海岬型船租价却单边暴涨,创2010年12月17日以来高点。
业内人士判断,由于欧洲市场需求疲弱,许多钢厂已实施了减产计划。再加上国内钢厂对原定高价表达不满,通过各种方式施加压力,最终使矿商在矿价上作出了让步。国庆节之后,淡水河谷主动给中国钢厂发函,提出四季度价格调整方案,降低了该季度协议矿价。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9月,中国累计进口矿石5.1亿吨,同比增长11.1%。其中9月,中国进口矿石6057万吨,同比增长15.15%,环比增加148万吨。从这一数据上来看,中国市场需求仍然在不断上涨。而量涨价降显然不是矿商所愿见的。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