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海运新闻 > 正文

港口“过剩论”争议纷起

www.jctrans.com 2010-11-29 10:41: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一面是各地港口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一面是专家学者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一面是各地政府、外资大佬加大对港口的投资,一面是基金等投资者在股市上大幅减持曾经重仓的港口股……去年12月14日,交通运输部召集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集团,以及广州、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和大连等港口企业,讨论港航业复苏等话题。

  “超前”建设的争论

  在这些专家争辩过程中,记者提出要想避免港口“过剩”是否要取消“超前”建设的问题。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日前表示,目前中国交通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超前发展,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恶性竞争。在他的研究报告里,罗列了这样几个数据:到2020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将建成达到90亿吨(2009年实际吞吐量为40亿吨)。“这就导致部分地区交通能力过剩、经济效益差,一些近年来扩张很大的港口吞吐能力大大超过其需求量,因此将形成不合理的竞争问题。”陆大道表示。

  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忠喜也多次向记者提到了中国港口能力建设有些“超前”。

  交通运输部水运研究所副主任罗洪波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港口基建有其特殊超前性,需超前于当前经济的发展需求。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恰好受益于早年超前的投资思路。

  茅伯科也认为港口超前建设有必要。一个港口的建设需要很多的认证,国家的认证,地方政府的认证,以及项目的立项审批等一系列的动作,所以一旦港口产能不足,用1~2年可能无法弥补,因此,我们还是要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规划走,交通运输部如果批准一个码头的建设,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论断。

  如何应对“过剩”

  一位港口业界专家认为,针对当前港口产能过剩的现状,港口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消化过剩产能,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把满足货物在港口的位移作为首要任务的同时,要提升港口对货源腹地的积聚和辐射能力,形成比较优势,提高港口服务产品附加值,提高港口作业收益,实现从量到质的提高。

  港口转型势在必行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戌源表示赞同该专家的观点:“目前,港航经济面对的挑战是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经过2004年以来港航业的迅速扩张,全球船公司的货运能力有30%的过剩,而中国至少有20%的港口产能过剩。中国港口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把过剩能力转化好、消化好。”他因此提出“五个推进”:一是推进港口功能的拓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二是推进港口行业走低碳环保发展道路,目前港口业的能耗占企业总成本的30%;三是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发挥港口作用;四是推进港口行业基本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抑制港口产能的过剩;五是推进港口行业疑难问题研究,特别是价格机制的完善。

  陈戌源认为,从港口的发展模式来看,传统的通过不断扩张港口吞吐能力,满足内生性箱量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将面临转变,将来更多地要从“满足能力需求”的老路上过渡到“市场引导,增值服务”的新路上来。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关注点从硬件投资建设满足腹地货物的直接装卸需求上,转移到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操作模式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谋求产业链延伸的市场价值创造。

  资源整合应对挑战

  苏新刚透露,从港口体系看,内部强弱分化日渐明显,主要枢纽港的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内地的主要枢纽港具备较好的条件吸引腹地货源和班轮公司航线挂靠,竞争优势更加明显。而中小港口的处境会困难一些。要想使港口更好地发展,那就要加强各个港口之间的合作,包括资本、资源和业务的合作或整合,创造各港共赢的格局,并提高应对周边国际港口竞争的能力。

  首先,各港应该明确自身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主要枢纽港竞争优势强,所在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基础又好,这些港口应该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航运业务,不再追求吞吐量增长,一方面规避了自身高成本的劣势,一方面也让周边低成本的港口受益。中小港口则应根据自身条件,甘当支线港或喂给港,发展内贸业务和外贸支线业务。

  其次,控制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目前的产能过剩导致岸线资源浪费、市场不公平竞争、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不利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控制产能投入是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各港要根据自身地位,改造或建设最具性价比的码头设施,以提高投资效益,保护珍贵的岸线资源。

  加强政策引导

  一些专家认为,各地方政府都希望把本地的经济搞上去,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因此涉及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的问题。他们认为,港口是长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岸线资源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建成,不能转为他用,因此港口的竞争不能完全靠市场竞争,宏观调控应发挥作用。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建议,应该对全国主要港口及主要货种的码头通过能力进行重新评估,提出合理的通过能力。应建立港口码头建设的启动机制,即在对码头通过能力和港口吞吐量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当码头作业吞吐量达到港口能力的启动点(如75%),新的码头建设才能进入建设的准备和设计施工阶段。交通运输部和有关港口管理部门应对新的码头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批准,对于港口通过能力过度富余的码头建设项目作缓建处理,对于明显的产能过剩港口中的部分码头,特别是新建码头可作暂时封存处理。

  还有专家建议,港口建设一定要结合不同业务进行。随着制造业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对于矿石、煤炭、原油等资源类业务而言,可能更适用地方小港。

  另外,未来港口将由单纯竞争转向竞争合作。在这种大趋势下,大型港口应该强强联合,共存共荣,而现在很多港口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行动。这也是港口建设趋向理性的表现。

本文关键词: 港口过剩论,港口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散杂货|空运|陆运|快递最新运价行情

更多»海运集装箱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