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青岛这座年轻的城市近30年来借助开放取得了快速发展。对此,长期工作在外经贸战线的市外经贸局局长武铁军感慨颇深。他说,对外开放给青岛注入了强大活力,外经贸的快速健康增长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去年我市外贸依存度已达到89%,实际外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19%,涉外税收达7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1%,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8万人。
“实践已雄辩地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我们经济迅速腾飞的今天。”武铁军说,目前青岛市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9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近240亿美元。其中,累计引进总投资过5000万美元大项目90个、过亿美元大项目16个。过亿美元项目基本分布在港口、化工、钢制品加工、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累计引进世界500强79家、159个项目。这些跨国大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而且大大提升了青岛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我市的对外贸易近几年更是不断跃上新台阶。2004年我市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2005年又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均占全省的40%。2006年,我市进出口额达到365.57亿美元,历史上首次实现日均进出口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在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去年已分别达到38.3%和11.7%。
“在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青岛海关副关长张银喜表示,近30年来,对外开放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为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今后的开放新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此,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孙恒勤认为,这一战略对我们今后的外经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传统的开放方式和做法必须加以创新和转变。
“在利用外资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从全局出发提高引资实效。”孙恒勤表示,今后我市将制定“招商菜单”,“量身订做”招商方案,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及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项目。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鼓励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参与我市企业改组改造。突出重点项目,优化引资结构。重点引进船舶及海洋工程、汽车、机车、石油化工、家电电子等产业龙头和核心配套项目,形成链条,集群发展。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重点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服务外包、金融、会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中介服务等项目。突出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业务,采取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和便捷服务等措施,加快集聚服务外包人才,加快建设服务外包载体,力争服务外包业务年均增长30%以上。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再创竞争优势。市招商局局长钟巍表示,这其中包括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生活环境,重点完善外商就医、子女教育等配套设施;优化人才环境,采取引进、培养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专业对口、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此外,我们今后还要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引资载体。
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跟踪落实,稳妥推动“走出去”。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姚新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们要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就必须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当前我市“走出去”工作将加快海尔—鲁巴经济区建设进度;支持海信集团南非家电工业园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境外合作区;积极推进青建集团等企业在塞舌尔和其他非洲国家的各类投资合作项目。
“在对外贸易方面,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强化扶持引导,优化贸易结构。”市外经贸技财处处长徐政华表示,首先要引导企业正视外贸政策调整影响,同时,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提高增长质量。积极争创国家出口创新基地,力争今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0%和12%以上;推动自主品牌出口,扩大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推行市场多元化,力争新兴市场出口占全市比重再上一个新台阶。此外,还要重视进出口平衡,扎实做好进口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