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通关改革带动了天津港物流的发展。2006年,天津海关征税突破500亿元,居全国海关第二位。图为繁忙的天津新港码头。
中西部企业从沿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更省时、更省力——
离出海口更“近”了
前不久,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乌鲁木齐海关申报进口木箱450件,共5.85吨,这批货物将在天津港进境。当天上午11时,企业报关人员在该关业务现场办完报关手续,随即,乌鲁木齐海关向天津海关发送了电子数据;下午4时许,天津海关发出了货物放行指令,进口货物顺利通关。从报关到放行,不到5个小时。
“按过去的通关模式,这些进口货物要从天津进口转关运抵乌鲁木齐后再办理放行手续,需7至14天时间。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后,4至5个小时就能办完所有通关手续。”乌鲁木齐海关监管通关处的沈报春副处长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企业在乌鲁木齐海关申报纳税后,在天津口岸就能直接提取货物,不用再办转关手续了。这对地处内陆的新疆企业来说,通关效率大大提高,通关成本也降低了。”
“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新模式减少了转关预录入等通关环节,降低了仓储费、交通费,仅此次进口的450件木箱就节约运输等各种费用2000多元。”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关员王红焱说,“以前,办理转关手续需要使用海关监管车辆,从天津运至乌鲁木齐,一个20尺标箱所需费用大约为2万元。现在,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运输车辆及集装箱,一个20尺标箱所需费用大约只有1万元,节省费用近一半。”
当天报关、当天提货,再也不用担心通关时间过长、原料紧张了——
通关“难题”成历史
“海关这次改革太及时了,通关‘难题’已成历史。”元旦刚过,浙江薛永兴浮水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正义见记者来访,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原来至少准备3天以上的原料库存,现在最多只需2天,一旦出现原料短缺,我们当天报关,当天就能从上海口岸运回急需的原料,而以前至少需要3天时间。”
“不用那么勤快地跑口岸海关了,不用在口岸海关报关大厅排队等候了,不用非要等到海关监管车才能运货了,不用再进属地海关的监管场地了。”黄正义用四个“不用”形象地概括了他对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的印象。
杭州海关通关处的负责人说,区域通关改革通过信息联网、数据共享、联网监管、区域联动,实现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等关区的通关作业一体化。
过去,货到上海浦东机场后,企业得先向上海海关提出转关申请,经上海海关审核办理转关放行手续后,企业才能在杭州海关办理报关。实施区域通关改革后,跨关区通关作业程序从原来的“两次申报、两次放行”方式转变为“一次申报、一次放行”,杭州和上海两海关被看成一个整体,企业在杭州申报,海关计算机能自动将数据传输到上海办理放行,减少了货物在机场的停留时间。企业还可利用货物运输时间,完成其他通关手续,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量身定制通关流程,推行个性化通关——
“龙头”作用更突出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华北地区重要的贸易口岸,天津港的进出口货物,来自内陆地区的占70%以上,在集装箱运量中,来自“三北”地区的占60%以上。天津口岸也因此成为辐射“三北”的“龙头”。实行跨关区通关作业改革后,天津海关为西部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流程,推行个性化通关,“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走进天津航运中心海关报关大厅,一排西部海关专门窗口特别引人注目。原来,天津海关在航运中心专门设立了区域通关窗口,乌鲁木齐等西部海关专门派员在这里负责办理跨关区通关作业手续。在天津振华报关行的负责人说:实行区域通关后,海关审单作业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了跨关区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为报关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目前,报关行每月处理上千票内陆企业的进口业务,海关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报关行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在另一个“龙头”——上海,区域通关改革后,上海海关发挥长江沿线区域通关改革牵头单位作用,建立“长江流域合作区”,实施了长江沿岸至洋山港的江海联运海关监管模式和长江水道内外贸集装箱货物同船运输试点。目前,已有7家船公司的144艘船舶开展试点业务,大大拓展了长江水道外贸货物的运输量。
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说,作为东部重要出海口,下一步,天津海关将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海陆中转联运、空陆联运等多种转关监管方式,推动天津口岸与西北主要省会城市口岸直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内陆无水港、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建设。天津海关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让天津口岸的“龙头”带动作用“强些、再强些”。
链接一
什么是区域通关改革
区域通关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简化转关手续;二是贯彻守法便利的原则,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
区域通关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跨关区快速通关为基础,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口岸和内地海关的管理资源,尊重物流规律,倡导企业守法便利,规范和简化海关作业,便利进出口贸易,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链接二
区域通关改革之旅
●2005年10月,跨关区区域通关改革在长三角区域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海关,珠三角区域的广州、深圳、黄埔、拱北、江门海关,环渤海区域的北京、天津海关等11个海关开始试点。
●2006年7月,海关召开区域通关改革阶段总结暨推广工作会,正式在全国推广区域通关改革。
●同月,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的南京、郑州、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等七个海关启动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试点。
●2006年9月,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武汉等海关全面推广。同月,改革范围扩大至跨越东、中、西部的10个关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七省二市。
●2007年1月,福州、厦门海关和杭州、宁波、汕头、南昌、武汉、长沙、贵阳、银川海关共同签订《“海西”区域通关改革联系配合办法》,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通关改革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