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已经连续3年没有新的码头投产,现在的年设计吞吐能力为一亿吨,但2004年的吞吐量已经超过了1.6亿吨,吞吐能力和吞吐量之比达到了1∶1.6,港口已经超能力运作,挖潜空间越来越小。
就是在这些重重困难的包围之下,青岛港牢固树立了挖潜发展的信念,建设资源节约型港口,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创造出了让人惊叹的业绩。截至7月17日,全港吞吐量一举跨过亿吨,比去年跨过亿吨的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金志华告诉记者:“今年要用港口一亿吨的吞吐能力干出1.8亿吨的吞吐量,用集装箱300万标箱的能力干出600万标箱的业绩,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两个青岛港的业绩。”
管理挖潜节约成本
早在2004年年底,青岛港就把2005年确定为“管理挖潜年”。从今年年初开始,围绕管理挖潜,青岛港一方面从上而下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并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挖潜活动,建设节约型、环保型和效益型港口。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仅大型建设项目就节省资金8860万元。
在管理挖潜的氛围中,集团各个单位纷纷眼盯内部,优化流程,努力从机械设备、堆场、库房、码头、泊位等方面进一步挖掘潜力。据介绍,提前20天实现“双过半”的西港公司用2.5个泊位创造出了12.5个同等规模泊位的绩效,相当于把西港的码头岸线由512米延伸到2560米。青岛港老港区在管理挖潜中,更是突破了“小库场”、“小泊位”等“瓶颈”,实行“零库场”运作,等于把老港区的库场扩大了18.2%,货物平均堆存期由去年的23天下降到21天。
另一方面,青岛港发动广大员工自下而上献计献策,员工金点子层出不穷。据统计,仅上半年就收到5284个点子,其中有较大效益的达969个。港口上半年仅节约就达2.4356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企业的年收入。在装卸生产突飞猛进的同时,港口能耗却在同比下降。其中节电425万度,节油803吨,节煤614吨,总费用达766万元。
改造挖潜突破“瓶颈”
青岛港在码头技术改造上下了大工夫。据了解,从今年2月以来,青岛港打响了解决制约矿石接卸能力“瓶颈”问题、对老码头实施重大技改工程的攻坚战。经过总投资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20万吨级矿石码头6月份全面完工,成功实现了一天靠两艘船,天天都能达到世界第一效率“孙波效率”的目标。这个被称为青岛港实现“1>2”的一号工程成功破解了矿石船压港的难题,实现了矿船可直接靠泊作业,作为世界矿石接卸第一大港的青岛港,历时5年的矿船压港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根据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青岛港将原来的老港区52号集装箱专用泊位改造成多用途泊位,此举大大缓解了老港区泊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泊位利用率,预计年收入可达1920万元。据介绍,今年青岛港将投资3.46亿元,进行26项类似的技术改造,购置机械设备,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将扩大年吞吐能力260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而建设这样一个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至少需要18亿元资金和更长的时间。
效率挖潜创造效益
在世界航运界,“青岛港效率”赫赫有名,许多跨国航运公司之所以选择青岛港,也正是缘于这一世界水平的装卸效率。说青岛港走进了“秒时代”,是因为你走近青岛港人,你会发现他们总是以“秒”来计算自己的工作,以“秒”来打造港口竞争力,以“秒”来争取点滴效益从而积少成多。
据介绍,在青岛港,过去装卸一艘3000至4000箱的集装箱船需要20多个小时,现在不论船舶多大,全部在10个小时内完成装卸作业,即使是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也不例外,这是全国沿海港口中最快的装卸效率。特别是青岛港的“振超效率”,单船平均每小时装卸473个自然箱,是世界港口最高纪录,相当于一般港口效率的两倍,就是一个码头相当于其他港口的两个码头。而要建设一个这样的泊位需要6亿元人民币,青岛港有10个这样的泊位,高效率的发挥相当于节省了60亿元的投资。
在青岛港,就连一个司磅员也努力提高自己的作业效率。前港公司司磅员王琳琳以前过一辆重车需要35秒,但她并不满足,练就了“手脑眼嘴脚”并用的硬功夫,将过磅时间压缩了两秒,青岛港人把王琳琳练就的绝活称作“琳琳快磅”。据测算,这样一个班下来就可以多过28辆车,多疏运1600多吨矿石;一年下来可以多过上万辆车,每年可以多疏运矿石60万吨。
在青岛港的码头作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绝活表演。同行的记者们都感叹,“青岛港效率”正是广大的青岛港员工在这一秒一秒中省出来、练出来的。青岛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港涌现出了1500多项技术绝活,在这些绝活中,还有许多有关“秒”的故事——效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