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香港货柜吞吐量出现小阳春,罕有地录得双位数字升幅,是自2004年八月以来的最高增长,全月柜量报接近200万标箱(199.8万箱),上升10.5%。成绩亦带动首季柜量升至540.2万标箱,升幅5.2%,表现算理想,唯业界普遍持悲观心态,对后续市场不敢看好。
三月份香港港口表现以葵青货柜码头最为突出,月内柜量有125.8万箱,按年增长13.4%,首季成绩346.4万箱,升5.7%;另外,包括中流作业和内河码头等葵青以外地区,三月柜量增长亦不错,升5.7%至74万箱,全季193.9万箱升4.5%。
内河柜到港以“双计”
香港航运物流协会主席李景逊认为,香港首季柜量表现看似理想,可能是内河货量轻微增加所致,因为内河货到港一卸一装的程序以“双计”,因此只要货量稍为增加,实际数字便有急升现象。他强调,香港港口货量增长速度仍难敌深圳港,显示本身竞争力落后,偶尔有较佳成绩更不应自满。
他进一步评论说,由于香港港口运作成本高于邻近地区,所以未来要针对开拓高增值物流服务,例如争取出口货物在香港进行包装和加工等。他称,相对于深圳,香港的吸引力在于船期选择较多和清关效率较高等,这方面的优势要积极捍卫,另外又要开发新市场,例如在珠西地区新工业区开辟更频密的内河船航线。
重柜升8.8%空柜跌12.7%
香港货柜码头商会主席李耀光亦认为,首季葵青港区柜量增幅明显可能是码头接待的趸船和内河货船数量增加所致,由于这类货柜属“双计”的,形成较高的整体增长。他强调,从内地以货柜车经陆路口岸抵达大码头的出口货柜量持续疲弱,而靠泊葵青各货柜码头的班轮公司,首季的航线和航班数量都没有明显变动,预计今年只会继续平稳地发展,难有惊喜。
单以葵青货柜码头柜量数字分析,首季重柜量上升8.8%至305.1万标箱,但空箱却下跌12.7%报41.3万箱。有业界分析称,近年本港进口的空箱量已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本港工业外移,空箱直接在蛇口或其它珠三角制造业地区入口。以整体出入口分析,葵青港区首季出、入口柜量仍录得增长,分别升5.4%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