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开港在即,与港口运输配套的内河航道也不甘落后。上海港口管理局日前透露:上海正在密织“水水转运”体系;距洋山港最近的大芦线航道的改建一期工程,年内将开工。
水运,是世界上许多集装箱枢纽港的主要集散方式。据测算,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四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内河集疏量均占到总量的20%以上。相比之下,上海去年水运集散仅占6%左右。
专家预测,到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平均每天将达57000箱,如果全靠卡车运输,头尾衔连就达570公里,比上海到南京的距离还长。因此,密织“(海)水(江河)水”转运体系,也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
一份打造“一环十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的《上海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日前已浮出水面。
照此规划,到 2007年,上海将率先建成杭申线、苏申外港线、大芦线(一期)和赵家沟四条高等级内河航道,成为洋山港区和外高桥港区连接苏浙地区的重要纽带。届时,这四条内河的通航能力将整整提高一倍。到“一环十射”全面建成后,内河集疏运量能力可达 400万标准箱,分流上海港 20%以上的集装箱量。
密织水水转运体系,离不开长江这根“主动脉”。 1997年起,上海先后投入 10多亿元,配合实施了长江口航道一、二期整治工程,长江口航道水深已从 7米增深到 10米, 10万吨轮得以轻松进出。三期工程近期将“上马”,将使长江口航道水深达到 12.5米,未来第 5、第 6代集装箱船可自由出入长江。
上海正在进行“江海联运疏运模式”研究课题,一种新型平底船已于近日研制成功,不久将下水试验。一旦实现江海联运,洋山港与长江中下游港口间便能“直达运输”,必将减少水水转运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