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张必贻日前在北京介绍情况时称,中国造船业界已意识到,要想发展成为真正的造船大国,配套与制度建立是体现真实力的重要一环,为了不拖船厂的后腿和创造新的需要,集团有意把船舶辅机企业和相关研究所合并组建成股份制公司,目的是加快配套企业以商业运作做大做强。
配套企业75%不在中国
张必贻是在会见香港船东会访京代表团时,双方进行交流时介绍该集团业务时透露上述消息。他表示,有两个百分之七十五数字正好从两方面来说明船舶配套情况。第一个是配套生产设备企业百分之七十五不在中国境内,全部来自外国;第二个百分之七十五是指中国现有船舶配套能力是在中船重工集团范围。
他称,目前,该集团上半年造船收入、经济总量、累积合同、手持订单比想象中要好,造船使用船台在2010年前已排满,未来三年的开工量无任何问题。
上半年系统内配套订单已落实,不会造成拖船厂后腿,但配套短缺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中速柴油机供不应求,至2010年该类船用主机要增加四成,配套营销收入同比至少要上升四成。
中船重占配套业75%
他还称,由于船用大部分配套设备仍然由海外来提供,造船与配套之间的矛盾问题仍有待重新理解和不断增加认识,总体来说,造船发展要健康有序地发展,配套设备不能永远靠境外企业来供应,长远立足还要依靠本国的配套工业发展壮大,因此,加快船舶配套行业改革和推向商业市场运作是势在必行。中船重工正准备把集团旗下配套企业和相关研究所合并,组建股份制公司,设定新的商业运作机制,加快配套业发展。
张必贻还说,中国造船能力扩展很快,中船重工集团至2010年可形成年生产能力一千万载重吨,重点放在环渤海湾,真实力是在配套上,但需要时间,必须要有连续性的投入,某些配套设备来说,性能不比其它牌子差,但由于缺乏网点服务,有时只能望洋兴叹。
中船重工集团以北方地区为主要范围,上半年完成经济总量4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4%;收入是225亿元,同比上升49%;累积合同金额790亿元,同比上升97%;新增订单100艘船,1084万载重吨,同比上升72%;累积订单有222艘船,共2357载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