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水运司综合处供稿
国际海上运价高位平稳运行
国际原油运价强劲反弹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平稳下降
沿海运价指数创历史新高
一、国际海上运价高位平稳运行
2006年12月22日,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报4397点,日均4336点,较上月微涨3.4%。
受圣诞节长假影响,12月份国际海运市场交易天数减少,交易平淡,走势较平稳,但仍处于较高点位。三大主力船型市场运价除灵便型船较11月上涨7.1%外,海岬型、巴拿马型船运价小幅波动。去年全球呈现暖冬天气,欧洲对煤炭需求相对疲软,北美谷物出口也较平淡,以及近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调较大,船舶燃油成本有所下降,对旺季的运价上升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尽管当前欧美钢铁需求出现疲软,但中国对铁矿石的钢性需求,仍然支撑着目前坚挺的国际海运价格。12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2700万吨,同比增长22%。12月22日巴西、澳大利亚到中国的铁矿石运价,分别为33.4美元和15.6美元,与上月持平,但较去年初分别增长了五成和八成。
12月22日,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世界三大矿业公司就新财政年度铁矿石价格达成上涨9.5%的协议。受协议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4月前,中国钢铁企业有可能依照往年的惯例加大铁矿石的进口量,将给国际海运价格带来上涨动力。
二、国际原油运价强劲反弹
12月22日,波罗的海原油综合运价指数1461点,较上月底上涨47%,日平均上升9.8%。
随着需求逐步升温,1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运价稳步上行(注:为清楚起见,原油运价综合指数缩小了10倍)。布伦特原油现货价平均每桶63美元,较上月上升6.9%。国际原油运输市场运价也触底反弹,但反弹强度各船型不一。其中阿芙拉型船、苏伊士型船反弹力度较大。欧洲航线,受冬季海上气象恶劣船期延长影响,运力已显紧张,运价迅速回升,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平均运价比上月超过八成以上,成为推动原油综合运价指数上行的主导力量。而超级油轮( VLCC)受运力过剩影响,特别是单壳船分布较多的亚洲航线,运价仍处低迷状态,其中与中国相关的两条航线,波斯湾东行及西非中国航线平均运价分别为WS61和WS76,还较上月下降10%和4%。
三、集装箱运价平稳下降
受旺季渐去影响,12月各航线集装箱运价全线告退,但下降幅度有限。12月29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034点,较上月下降4.3%。
据海关统计,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金额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势头仍然相当强劲,但增速较上月有较大回落。月初,运往欧美的圣诞货物渐渐出清,货源相对减少。面对淡季到来,部分班轮公司开始着手缩减运力,调整航线,以稳定市场运价。但远东班轮公会却预测2007年运力有可能供不应求,并计划上调运价。货主为赶在涨价前集中出货,引发了欧地航线又一轮运输高峰,延缓了淡季运价下滑速度。
欧洲航线:圣诞节前后货源充足,始终保持较高的舱位率,但由于运力投放过度,运价不升反降。12月29日,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1295.20点,较上月下降4%。
北美航线:货量开始逐渐减少,舱位率保持在90%左右,运价逐步下移,12月29日,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152、1209点,均较上月略降。
日本航线:维持了两个月的上升行情,由于缺乏后续货物支撑,船公司间竞争加剧,舱位利用率仅维持在60%左右,运价又返回到100美元/TEU以下的水平。12月29日,日本航线运价指数报653.23点,较上月下降两成。
四、沿海运价指数创历史新高
进入第四季度,受煤炭旺盛需求影响,沿海运价逐月上涨,12月份沿海运价指数超过“煤电油运”最紧张的2004年5月份,创下历史最高。12月29日,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1773点,同比上升21.4%,较上月上升6.8%。
当前支撑沿海运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是煤炭需求旺盛。受水电减少,取暖用煤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冬季的煤炭需求量比“迎峰度夏”旺季还要大。12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达到3050万吨,创历史最高。二是船舶周转延长。由于安全原因,近来煤矿关停整顿力度加大,优质煤炭资源减少,船等货现象在部分港口频繁出现,影响了船舶的周转速度,船舶经营成本加大并转移到运价。三是煤炭价格上涨预期性。电煤价格放开,今后将资源、环境、安全等政策性成本纳入煤炭价格,都将推动2007年煤炭价格上涨。受煤炭上涨预期影响,电厂加快了煤炭调进进度,同时市场贸易煤炭量上升,投机成分增多。这些都在原本钢性需求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紧张,推动沿海运价不断上涨。12月29日,秦皇岛至上海、广东方向煤炭每吨运价分别为80元、105元,较夏季高峰时期增长了七成多。今后随着煤炭资源改善,以及市场对煤炭价格上涨预期消化,沿海运价将回落到合理的区位。
受煤炭运价上涨影响,沿海运力普遍吃紧,粮食运价也水涨船高。12月29日,大连至广州方向的粮食航线运价指数报收于1655.24点,较上月略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