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物流企业的两件法宝是物流网络和核心技术,两者孰重孰轻?本土物流企业的困境和跨国物流巨头的咄咄逼人已经对此给出了明确的注释。
只要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的实体流动过程”,美国人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根本不懂物流。就当大多数中国企业把物流理解为“运输+仓储”,更分不清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区别的时候,美国物流界在借助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与客户关系进一步发生变化,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已经不能用“物流”来概括,而是“供应链集成服务”。
可能在中国的观念中,物流属于“车船店脚牙”档次的行业(物流在中国是否称得上是一个行业,也有争论),与汽车、电信和金融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在加入WTO谈判时,对物流行业没有设置任何保护期。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定,到2005年12月11日,中国已取消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所有权的限制。
巨头蜂拥而至
目前,全球四大快递公司全部来到中国,并且正在投资建设网络,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大,排名前20位的海运公司全部来到中国,其物流业务主要属于客户追随性,以从事国际物流为主,其成立物流公司,“上岸”后的定位主要是为母公司----船公司招揽业务,延伸服务链,比如马士基物流。而真正具备供应链设计和集成管理能力的美国和欧洲大型公路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是在中国建立办事处,并寻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而双方合作的基础则是一方有网络,一方有核心管理技术。
外资野心日益显露:独资化与收购民营企业
17年前,中外运集团就与国际物流巨头DHL德国邮政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公司,之后陆续与UPS联合包裹服务、TNT荷兰天地、FedEx联邦快递合作合资子公司。虽然合资多年,合资公司的核心部门和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里,中外运没有掌握任何物流核心技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被招商局物流收购。
当年跨国物流公司与中国合作方的“结婚”也正是为今天的“离婚”。
2004年底,UPS斥资1亿美元买断中外运集团手下23个区域内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控制权,并且宣告结束与中外运之间的合作关系。同年,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的TNT集团也与合作了15年的中外运集团宣告终止合作。接着,TNT集团公开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2亿欧元发展公司业务。
2005年12月6日,距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仅剩4天时间,四大快递巨头之一的TNT在上海宣布,正在与中国国内最大的货物和包裹运输商华宇物流集团进行收购磋商,该项交易预计将于2006年全部完成。而此项收购一旦完成,TNT就将拥有中国最大的独家专营的货物及包裹运输网络。2006年4月,TNT以1.35亿美元收购华宇物流。整个收购工作今年年底完成,届时TNT中国的员工将由现在的4000-5000人增加到12000-14000人。之后,TNT将全力打造华宇物流,并用3-5年的时间将这家国内最大的公路运输公司纳入自己的快递板块。
此外,联邦快递也与国内民营企业大田快递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后者的快递业务和在1999年组建的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持有的全部股份。只有秉承德国式稳健、刻板风格的DHL还没有表露任何关于收购中国合资方手中50%股份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