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规划纲要》中国家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 作为港口发展的重点,这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今天,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对发挥港口优势,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城市的集聚,促进中国港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港口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港口城市更体现出外向型集聚经济的特征,是参与世界分工的核心区域。港口是在世界范围内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平台,各种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了诸多具有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等功能的国际著名港口城市。
水运具有占地少,运能大,能耗、污染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发挥港口优势是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统计,我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港口实现的;我国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GDP占全国的42%,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长江沿岸35个城市占全国人口的14%,GDP占全国的27%。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已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基地,临港工业迅猛发展,港口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个渠道正在对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辐射到港口的腹地城市。据初步测算,我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多人的就业机会。2005年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按30亿吨计算,就有超过3000亿元的经济贡献和600万个就业机会。港口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