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物流业加快了发展速度。2006年,物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
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004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8%,2005年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2005年,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重组整合,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越发明显。物流理念、现代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现代物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更大作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投入,特别是节点建设步伐加快,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出现新的局面。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5年,中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供需不平衡,特别是高端需求、特色需求满足率不高。二是市场不规范,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在有的地方和行业较为严重,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我国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依然存在,缺少自主物流服务品牌。
物流业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2006年,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发展现代物流放在重要的位置,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更加宽松。现代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向生产、建设、商贸等领域渗透和延伸,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外国物流巨头进一步“抢滩”,我国物流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各类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的规模和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优质物流资源将加快向强势企业集中,我国民族物流企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应急物流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新形势,物流业需要加快发展步伐。
我国现代物流的运作水平较低。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左右,要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转变传统运作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有条件的都要做大做强。
延伸物流服务领域,推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引导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现代物流理念,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改造现有业务流程,降低库存,加快周转,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重视和支持农产品物流,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物流保障。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节点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散运作资源,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加快城市郊区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建设,加强产后的包装、加工和配送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鼓励物流资源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结合我国国情,打破物流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仓储、运输条件和业务网络进行改组、改造和提升,要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当地物流规划,抓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港口、货运场站等物流节点建设,发挥物流设施综合效益。
抓好行业基础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按照《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要求,认真做好2006年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并完善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准。执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建立的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采购经理指数发布制度,完善覆盖全行业的物流统计核算体系。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建立物流与采购行业“人才库”和“专家库”。积极推进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物流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外物流管理和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要积极务实地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现代化,充分重视无线射频(RFID)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供应链研究。
(作者:何黎明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