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宗散货煤、油、矿、粮和液化气的运输更加规模化、专业化,使船舶呈现大型化、专业化趋势,对码头靠泊、装卸、堆场、中转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新旧码头泊位和港区的置换,都使港口的结构调整成为港口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交通部多次明确要求港口码头泊位结构调整,要提高总体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资金、基础设施、车船装备、科研教育、信息保障、政府管理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水平,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服务、管理、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在交通部指导下,“十五”期间,全国各地港口加快大型深水港口和专业化码头建设步伐,提高泊位利用率,完善生产组织形式,合理布局货物流向,按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建设发展要求,进行港口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群初具规模,港口泊位结构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港口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从以下例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2005年1月5日,年设计汽车通过能力10万辆、食用油通过能力150万吨的天津港滚装码头正式启用。这是我国北方第一座专业化滚装码头。去年12月10日,历经六载论证、三年半建设,凝结着千万名工程设计及建造者智慧和心血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终于建成开港,洋山保税港区也正式启用。(洋山港开港专题回顾)
新首钢搬迁的新址———唐山港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12月16日迎来了两艘渤海湾目前为止吨位最大的货轮,这标志着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正式开港。包括矿石、煤炭、原油和LNG四大码头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是全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
与此同时,长江、珠江航运结构调整,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2005年3月17日,交通部批复同意并转发了《珠江航运结构调整意见》,这将使约占全国内河运输总货运量20%的珠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适应航道建设步伐,走深水大型化、集约规模化、高效专业化、装卸机械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路子,更加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并将重点建设3000吨级以上深水码头和专业化码头。
D 港口龙头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岙山石油中转基地
洋山港一期集装箱码头雄姿
世界散货船王靠泊马迹山
“十五”期间,中国港口开始进入港口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综合物流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现代港口经营的重要内容,而且逐步发展为以港口为龙头的中心城市,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的集聚效应,形成了繁荣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金融流等。
为此,党和国家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发挥港口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龙头作用。2004年1月下旬,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上海提出了为两个“率先”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3月,我国首个区域交通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出台。同年1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7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提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港口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交通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抓好三个区域港口建设规划的落实,实现港口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措施。
各省市也把港口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规划,在政策措施方面大力支持。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的建设,为珠三角港口的持续、快速发展开创了更广阔的腹地。以振兴东北经济为主导,辽宁省举全省之力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福建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将厦门湾8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对厦门湾的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2002年6月,苏州市将原国家一类港口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合一,组建苏州港。2005年11月15日,苏州港三个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跨进了全国亿吨大港的行列,成为全国第九个、全国内河第一个亿吨大港。
一个月后的12月20日,位于浙江东部的我国两大深水良港宁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启动一体化进程。根据建设规划和发展态势,未来“宁波-舟山港”至2020年的货物吞吐量有望超过5亿吨,并将以“东方大港”的雄姿跻身世界三大货运港口,成为国际特大型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城。(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