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前5年,中国港口业以锐不可挡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连续3年雄居世界港口业榜首。“十五”期间共有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吞吐量去年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口。(上海港资料介绍)
综观“十五”期间,我国港口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通过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港口生产与建设、投资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谱写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辉煌的新篇章。
A 科学发展观统领港口强国之路
交通部在制定“十五”公路水路发展规划时,就确定要加快港口发展,早日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部署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交通部党组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明确提出了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本世纪头20年交通发展新的总体目标,决定进一步加快港口能力建设,尽快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
调整后的规划包括:加快沿海专业化码头和公用航道建设,重点建设煤、油、矿、箱专业化大型码头,整治长江口、珠江口深水航道,提高四大货种运输能力;拓展港口功能,优化港口结构,把港口作为城市和区域的物流中心,带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港口规划指导,落实好港政管理职能,强化港政对市场秩序监管的职能。
2003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湛江港,肯定了港口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并作出港口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的重要指示,为我国港口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交通部发布了加快港口建设的指导意见,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以新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为支撑,以提高和改进管理水平为手段,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十五”中期,新一轮港口建设浪潮在全国各地掀起。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正在北京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了青岛港与世界三大航运巨头的签约仪式,新公司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此后,上海洋山港建设如火如荼,天津、大连、宁波、深圳等地港口建设规模一浪高过一浪。“十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200多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新建千吨级以上泊位450多个,新增吞吐能力9亿多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70多个。
同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并于2004年1月1日施行。《港口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港口行业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历史,标志着我国港口事业真正步入法制轨道,是实现依法治港,推进港口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我国港口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强度投入,使港口经济得到高速增长,适应国民经济需求、保证国家重点物资运输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十五”期间,针对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交通系统紧急组织运力,实施铁水、公水煤炭联运,开辟煤炭公水联运通道,对运煤汽车采取优惠措施,保障一路畅通。全国港航企业挖潜扩能,加快原油接卸和转运,港口接卸进口原油增长的比例在运能较紧张的那两年里均达到两位数。
2004年2月1日,世界各国履行《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即《SOLAS公约》)和《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即《ISPS规则》)。为此,交通部发布了《船舶保安规则》、《港口设施保安规则》,并对所有对外开放港口的所有港口设施制定了保安计划。在交通部指导下,全国许多港口都制定了反恐和安全应急预案,并进行了保安演习,防范措施不断完善。
正是由于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整个“十五”建设发展中,港口紧张状况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已名副其实成为世界海运大国,今后的中国海运和港口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向海运强国建设。
B 体制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
2001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1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交通部为保证我国港口体制深化改革工作顺利稳妥的推进,于次年初发出了《关于贯彻实施港口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函》,明确指出,港口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应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一港一政”,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加强港口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促进港口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行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架原则是:港口下放、政企分开。要通过这次体制改革,形成较为合理的港口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对港口实行分级管理;在统一的行政管理下,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按照港口规划建设港口;港口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依法从事经营。
“政”的职能剥离后,理顺了经营和投资体制,提高了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港口的积极性,在新政策和《港口法》的引导下,大批国内外投资者和经营者进入港口行业。香港招商局、和记黄埔集团、新加坡港务集团以及诸多世界航运巨头,以合资参股的方式在中国港口安家落户。其中,和记黄埔已在上海、深圳、宁波等地有码头公司,参与上海集装箱码头、深圳盐田港一、二、三期、宁波北仑港等8家集装箱码头公司的经营,居中国集装箱码头合资公司之首,全年的集装箱业务量约占全国的1/4。在广州,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务局开始了黄浦港的开发;在天津,香港招商局也与当地港务局签下了天津港第二期的合作意向书;而在上海,马士基航运、铁行渣华、新世界码头公司也已经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合作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意愿;此外,中海、上海实业、长荣、东方海外、美国海陆等中外资巨头的投资也纷纷瞄准了上海、厦门、天津、大连等港口。这些投资动辄10个亿,甚至上百亿,全部是大手笔。